投資虛擬貨幣月息可達15%?逾300人遭詐兩千萬!投入資金前務必要避開這5大地雷
張詠晴
2020-09-11 18:10

刑事局偵查第一大隊年初獲報,一名自稱是美國數位資產銀行VR Bank台灣區總監的許姓女子,以每個月可獲得9%至15%利息為誘因,吸引民眾將名下持有的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轉入VR Bank設計的APP內,並透過通訊軟體LINE擴大宣傳,甚至宣稱若拉下線加入投資群組,將獲得推薦獎金。除此之外,許姓女子還曾赴台北、台中辦投資說明會,以便取得投資人信任。

然而多名被害人卻控訴,自己僅在投資初期順利取得資金,事後想提款卻困難重重。對此,許姓女子卻供稱,她也是受害的投資者,因國外投資平台忽然關閉,才導致下線無法回收資金。最後警方在查扣VR Bank宣傳品、手機、存摺等證物後,依違反詐欺、銀行法等罪嫌,將許姓女子等18嫌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

台灣的詐騙案件猖獗,且隨著時代的演變,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隨著虛擬貨幣的盛行,虛擬貨幣、挖礦、挖礦機生意也漸漸走入大眾眼中,許多吸金案件也開始變著花樣橫行其道。以下為讀者整理投資虛擬貨幣前的注意事項,這5個地雷你可千萬別踩呀!

「看不懂」的千萬不要碰

首先,投資者務必搞清楚投資商品的性質,再決定要不要進場,以及要投入多少資金。這是因為以虛擬貨幣、區塊鏈作為噱頭的欺世盜名者,往往會拼湊一些業內的專業術語,來誆騙未深入研究區塊鏈及虛擬貨幣領域的民眾。

像是在今年年初,就有不少打著「養虛擬寵物」之名的詐騙案件出現。不過投資者其實只要做到求證、做功課的動作,且在投入資金前,已先備足區塊鏈相關知識,並懂得藉由Etherscan.io或者ETH Gas Station網站,來查詢錢包餘額、交易狀態等資訊,便可有效避免類似詐騙發生。 

「機器人」、「老師」帶你飛?

除了以虛擬貨幣、區塊鏈為噱頭外,看準消費者「想要獲利,不想要風險」的心態,近來詐騙份子也多會在騙局中,形塑出一個「投資大師」,或是加入新科技元素,以便取得投資者信任。

過去台灣便曾發生過自稱是「劉老師」的詐騙份子,瞄準退休公務員行騙的案例

今年6月,立法委員高虹安與台北市議員鍾沛君,也曾會同跨國龐氏騙局「Cloud Token」的兩位受害者召開記者會。會上提到,「Cloud Token」不僅會將號稱自己是亞洲區塊鏈大師的Ronald Aai捧上天,藉由營造一個「老師」的形象來取得投資者信任,也會說服投資者,若將自己的冷錢包加入「Cloud Token」平台,讓機器人在背後幫忙代管代操,就能藉此讓錢滾錢,將資金活用。但實際上背後並沒有所聲稱的投資大師、量化機器人、AI 等技術來對用戶資金進行代管代操,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詐騙陷阱及紙上富貴。

*推薦你讀:虛擬貨幣平台CloudToken吸金9億元!搞懂這3個科技話術讓你遠離虛擬貨幣陷阱

「高額獲利」不可信

「無風險」、「高獲利」、「只漲不跌」這些字眼,絕對是詐騙界的十大流行用語之一。

像是先前以投資虛擬貨幣挖礦機為名目,吸引投資者加入,卻無按承諾給予回饋金而遭判刑的馬勝金融集團(MaximTrader)前講師廖泰宇,便是以「高額獲利」作為誘騙被害者投入資金的手段。

曾在2019年1月轟動一時的「IBCoin」傳銷騙局,當年更是因為成員不斷在臉書PO文炫富,並大力宣傳無本無風險投資方案、獲利豐碩等誘因,而吸引投資者加入,最終在台吸金2.5億台幣。

顯見涉及虛擬貨幣的騙局,往往會向投資人承諾投資該產品的高額收益,而那些所謂「只漲不跌」、「將來會漲十倍以上」、「一定會升值」等詞彙,都是最容易誤導投資人,也最易吸引資金投入的話術。

投資管道不公開、僅可私下進行

由於台灣目前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甚少,且每次購買都需要一定金額的手續費,也因此,不熟悉比特幣交易的投資者,多半選擇藉由多數台灣人習慣使用的通訊軟體LINE,甚至是直接在線下舉辦的說明會上,就以「場外交易(OTC)」模式,來投資比特幣。

然而,場外交易畢竟不像交易所一樣有一套機制,而是純然地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之上。即便留下了交易者的證件、帳戶及相關資訊,有心人士仍會利用虛擬貨幣地址不易追蹤、安全性高等特性進行詐騙。

在此提醒大家,投資虛擬貨幣時千萬別因「省錢」心態,而損失了更大筆的資金。重要的事說三遍:手續費不要省、不要省、不要省!

上線拉下線,多層次傳銷全面攻佔幣圈?

不只是此次許姓女子主導的詐騙案件中,出現了「上線拉下線加入」的詐騙手法,同樣的多層次傳銷手法,也出現在近日火紅的「空中比特幣俱樂部(AirBitClub)」詐騙案件中。

透過辦說明會、加入LINE群組等方式,空中比特幣俱樂部以多層次傳銷手法,鼓吹民眾投資虛擬貨幣。但該俱樂部事實上是以類似「老鼠會」的「後金補前金」方式運作。也就是說,投資者的獲利,實際上皆來自於下一位受害者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