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無法升級?「鏈改」可提供解方
程曉明/張詠晴編譯
2018-10-03 16:30

既然Token針對不了宏觀經濟體,不是貨幣,那好,那針對一個具體的微觀公司呢?但它的問題是,如果你針對一個微觀的公司,我們已經有股票了,這個股票市場400多年了,很成熟,還需要你一個Token來當股票?

 

雖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監管,但是SEC絕對不認為你一個Token,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中國的證監會也在監管,我也不相信中國的Token能超過滬深交易所或者「新三板」。雖然「新三板」要跟滬深交易所比,還有一段差距,但是還是比Token來的好一些。

 

問題來了,Token還是有價值的,那麼到底Token應該對應什麼東西?我個人的觀點是,Token大於公司,因為公司上有股票,且小於國家,國家擁有貨幣。大於公司、小於國家是什麼?那就是「產業」,Industry,這就是我們說的產業鏈。

 

注意,這裡說的是產業,不是行業。因為一般說的行業是指的同行業,是橫向的,我說的產業是指的垂直、上下游的,我們叫Community。

 

你看區塊鏈原來叫Community,我們搞股票的人都叫Company或者Cooperation,股票是Shareholder,股東對應的是Company,而我們區塊鏈是Community,那什麼是Community呢?我認為就是上下游企業的利益共同體,因為Token是金融產品,把利益連結起來,就能形成一個有機、靈活又緊密的利益關係體。

 

同時,這個關係在組織上也相當靈活,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這麼一個新的經濟形態。我在想,也許未來一個國家經濟的基本單位,將不在公司,而是一條一條的鏈,我覺得「鏈改」最大的意義就在這兒_把經濟的微觀組織改變了,從公司到鏈,而這尤其適合中國經濟。

 

那為什麼中國的產業無法升級呢?因為產業的分散度太高了,每一個產業中有著數以萬計的企業,怎麼可能搞創新呢?每個企業都為生存而努力,都在打價格戰,沒有能力、沒有動力去創新。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產業的集中度不夠。那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鏈改」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企業的共同體就是產業鏈,因為Token是在一個產業鏈內部,它的價值跟鏈的價值掛鉤。

 

所以我把Token翻譯成「鏈券」,因為既然是「鏈改」,那Token不就是「鏈券」嗎?我覺得「鏈券」的翻譯,似乎比「代幣」更好一點。

 

至於「鏈券」的支付功能,其實取決於交易。沒有交易,「鏈券」很難有支付功能,本質上來說,Token不是一種幣,它有支付功能,但是有支付功能的不一定是幣。一切有市場價格的,都可以有支付功能,難道那都是貨幣嗎?顯然不是。

 

只要有交易,有市場價格,都可以成為有支付功能的「貌似幣」,但問題是它絕對不是幣。

 

本文為盒飯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證券角度解讀『鏈改』:為什麼Token更像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