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如何為選舉投票「賦能」?
楊方儒
2018-12-02 11:00

台灣人愛排隊,愛到連投票都大排長龍,確實又搏到了國際媒體版面。只不過,血汗隊伍不是買愛瘋與吃拉麵的年輕人,而是老先生與老太太,甚至有很多坐在輪椅上的辛苦人!現行的選舉方式,還可以維持數十年不改嗎?

 

數十年?因為過去數十年就是如此投票,雖然網路科技日新月異,但是創新技術只要到了內政部與中選會,一定就會被打回票,所以可以預期未來數十年,還是會延續下去。

 

海外台商與台勞,呼籲了多年的不在籍投票,愛沙尼亞「i Voting」線上投票也早在2005年就上路施行,但是內政部充耳不聞。如今的區塊鏈技術,也能夠達到中心化與不可竄改的目標,可追蹤性與加密安全性更是不需質疑,但為何國家機器仍然不願意考慮施行?

 

答案肯定是,墨守成規。從上億張選舉公報的印製,數千萬張選票的層層戒護,投開票所的數十萬人力與警力,種種低效率的老規矩,導致最後大安區開票到半夜兩點,真的只是劃地自限的必然。

 

網路普及了二十年,智慧型手機也有十年歷程,5G與區塊鏈時代也已來臨,台灣選舉卻跟清朝科舉一樣,還是要在紙上完成。如果不改,還是會有發生下一次候選人提出「選舉無效」訴訟的可能性。

 

區塊鏈與人工智慧一樣,不是明天就顛覆掉所有人類所有的工作,而是進入某一個產業的流程環節當中,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也就是所謂的「賦能」。以區塊鏈來嘗試進行投票,也應當是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實行,例如投票前的身份驗證,或是投票完成即上鏈不可更改,都已是技術上可行的環節。

 

去年11月,瑞士的楚格市,讓民眾透過手機下載「uPort」進行投票並完成上鏈,大幅提升公正性與選務透明度。剛剛結束的美國期中選舉,西維吉尼亞州讓海外駐軍,以新創公司Voatz平台,先建立高度完整的KYC用戶資料,包括臉部自拍,指紋與虹膜掃描,投票行為則同樣是匿名完成。

 

當然,單一公司開發的平台,總是會有被駭或開後門的疑慮,就算是國家開發的技術平台,肯定也不可能百分百沒有資安疑慮。只要有人與選舉的地方,也會有暴力挾持或金錢賄選情事,這些都是必須一步又一步,逐漸導入區塊鏈技術的必要性。

 

另外,加密貨幣與智能合約的應用,也對政治獻金的運作,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舉例來說,每一筆政治獻金可以依照政見實行進度,來分階段發放。

 

政治人物的區塊鏈錢包,以及陸續收受的加密貨幣與政治獻金,也都是不可篡改與公開金額的。與其讓政客偷偷摸摸收鈔票,多了還要藏在院子水池裡,不如都以區塊鏈技術賦能。

 

在區塊鏈技術之前,愛沙尼亞的電子投票做法是,人民可以在遠端透過網路投票,但因為沒有辦法確定是不是有人在後面拿著槍逼迫投票,所以後票可以蓋前票,或者是最後再走進投票所,蓋掉原先的電子票,十多年來都沒有發生大規模爭議。

 

我們投票選賢與能,投票的環節卻不容質疑,這是內政部與中選會經年的老大心態,如今中選會成為眾矢之的,主委陳英鈐已經經提頭來見,正式請辭下台!正是國家機器與投票流程,導入區塊鏈與新技術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