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中本聰可能不是一個團隊,而是一個人單打獨鬥
Wendy /張詠晴編譯
2020-08-24 11:05

Sergio Dermain Lerner是研究比特幣原始挖礦模式的研究人員,他最近將注意力轉向中本聰挖出的比特幣區塊。

他的研究是基於區塊nonce(隨機數)字段的最低有效字節(LSB)的不規則模式。

今年6月,Lerner發表了一篇文章,擴展了他對2013年的原始研究。他暗示,不知什麼原因,中本聰在區塊間隔的前五分鐘沒有開礦。其他研究人員也擴展了Lerner的研究。TechMiX表明,根據Nonce LSB值的頻率分布,中本聰挖出的所有區塊,都可以被分成五個籃子。

每一次解決挖礦難題的嘗試,都會增加一個nonce。顯然,中本聰的設備並沒有使用全部可用的nonce空間,只專注於有限的範圍。Lerner的最新研究表明,中本聰在降低nonce值:「結果表明,在掃描內部nonce時,再次挖礦顯示了Patoshi(Patoshi是Lerner給2009-2010年挖礦的礦工起的名字)挖礦算法選擇較高的nonces的強烈傾向。這種趨勢表明,nonce正在減少,這與Satoshi客戶端0.1版本相反。」

這引出了一個更有趣的結論,或許可以結束關於中本聰使用的設備類型的討論:「由於nonce失調在一起分析兩個子程式時減少了,這表明Patoshi並行地掃描了5個子程式,但每個子程式內部是順序進行掃描的。這與Patoshi部署了第一個由50台獨立電腦(或任何其他高度解耦的系統)組成的礦場的理論相矛盾,並支持Patoshi只是在高端CPU上執行多線程的理論。」

如果Lerner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麼中本聰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隊的假設,就更有說服力了。這也給CSW(Craig Wright)聲稱自己是比特幣創造者的說法又一個打擊,因為他曾多次表示,他用了數十台電腦來挖早期區塊。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早期挖礦模式研究:中本聰更可能是單打獨鬥,不是一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