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如何處理「拜占庭將軍問題」?
weidaran/張詠晴編譯
2018-10-25 17:35

在區塊鏈加密技術出現之前,把互聯網上的資訊拷貝起來是零成本的,數位資產具有無限可複製性,如果沒有可信賴的第三方監督,我們無法確認一筆現金是否被花掉,這就是「雙花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參照了一個數學難題_「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該問題的背景是,總共有十個聯盟將軍,若想攻佔強大的拜占庭,需要超過半數將軍同時圍攻才能成功,但將軍們只能依靠信使來傳遞資訊。

 

如何才能防止受到叛徒欺騙而做出錯誤決策呢?數學家設計的算法,是讓將軍在接到其上一位將軍標有進攻時間的信件之後,寫上同意或反對並蓋上的自己的圖章,然後把信轉發給其他所有的將軍,在重複這樣的舉動後,最後會出現一個蓋有超過半數將軍圖章的「Information Chain」,以保證將軍們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達成共識。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參考了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提出了解決「雙花」問題的算法。為了保證每筆支付後錢包的資產一定少掉一部分,防止出現重複支付,中本聰提出透過蓋戳章的形式,來進行公證。

 

而由誰來蓋這個時間戳呢?為了去中心化,中本聰提出全網記帳, 每個節點都可以來競爭蓋戳章,互相認證。為了激勵大家參與記帳,會給搶到記帳權的人比特幣作為獎勵,電腦的算力越強,搶到蓋戳權的可能性便越大。包含了一段時間交易資訊的區塊被蓋上時間戳後,與上一個區塊首尾相連,最終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公開帳本數據庫。

 

以區塊鏈為基礎,人們正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一整套互聯網治理機制。包括:

 

(1)POW(Prove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如果要篡改區塊鏈上的數據,需要擁有超過全網51%的算力,這使得作偽的成本會高於預期利益)

(2)互聯網共識機制(無需甄別好壞, 以共識來確保正確)

(3)智慧合約機制(以可編譯的程式碼代替合約,網路自動執行合約)

(4)互聯網透明機制(帳號全網公開而戶名匿藏)

(5)密碼學,非對稱加密和公私鑰等技術等

 

區塊鏈的所有規則都建立在一個公開透明的數學算法上,雙方並不需要相信彼此或中心化媒介,他們的信任建立在對區塊鏈協議的共識上。

 

從數據發展的視角看,在第一階段,數據庫的類型是「關係型」的,數據量較少且無序,數據的價值並不高;到了第二階段,隨著web2.0的發展,數據收集、分析技術的提升,我們進入NoSQL的「非關係數據庫」階段,原本無關聯的數據,成為可以分級分類的高質量數據,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凸顯。

 

但這兩個階段的主流數據庫仍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這個架構上無法解決信用鴻溝的問題。而未來第三階段的區塊鏈數據庫,將使數據獲得基於全網共識的可信性,這將使資產唯一性證明成為可能,互聯網將從「信息互聯網」轉向「價值互聯網」,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正處在一個不亞於工業革命的重大轉折的早期階段。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大革命:從互聯網金融到個體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