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遺產的繼承,催生出新的創業機會
Mars火星傳媒/作者:易柏伶/張詠晴編譯
2019-08-23 17:13

 

近年來,「數位遺產」問題越來越受關注,這一問題的處理,與當今時代存活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加密貨幣遺產的繼承催生新的創業機會

 

「數位遺產」除了互聯網上的數位文化遺產,還應包括人們手裡持有的各式各樣的加密貨幣。因此,除了數位遺產不可避免的社交隱私問題,當數位貨幣時代來臨,人們面臨的還有數位貨幣的遺產處理方式,畢竟,每個人的數位財產都有變成數位遺產的那一天。

 

英國法學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能夠像財產權這樣,令人浮想聯翩、百感交集;沒有任何一種事物能夠像財產權這樣,可由人類以完全排它的方式對外界主張,行使其唯一的、絕對的支配權。」

 

目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已經相當龐大。

 

據coinmarketcap統計,截至 2019 年 8月22日,全球加密貨幣的總市值超過 2600 億美元,其中,比特幣以 68.8%的比例排名首位,加密貨幣的種類達到 2473 種。這一數字將會不斷上升,尤其在facebook、沃爾瑪、中國央行等眾多主流機構宣布發行數位貨幣之後。

 

數位貨幣或數位資產或許使商業或交易更容易,但它確實增加了遺產規劃過程的複雜度。例如,編寫遺囑和讓遺囑執行人找到所有資產的的方式,使用傳統的方法將不可行。

 

杭州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錢穎剛對火星傳媒表示,比特幣的遺產其實問題不大,畢竟有私鑰可以控制,但是在進行財產公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畢竟私鑰不能公示,或許需要技術方面的多重簽名之類的。

 

Bepal錢包CEO胡園泉告訴火星傳媒,如果比特幣是儲存在交易所或第三方中心化平台 ,這種情況下的遺產傳承就非常類似傳統的網路數據(比如:微博帳號)。而去中心化儲存的數位貨幣,其擁有依據是私鑰,遺產傳承往往類似生活中現金的傳承方式。

 

從技術角度看,比特幣等數位貨幣任何時候涉及到公證環節 ,要進行自證的時候,都不應該出示私鑰,理應透過消息簽名的方式,完成證明過程。胡園泉稱,比特幣越來越稀少是一個趨勢,不僅僅是持有人死亡這種情況,也會與各種意外的私鑰丟失情況, 這並不會對比特幣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從版權角度看,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宣宏量認為,不管是數位的還是傳統的貨幣都是不記名的,所以對於這種不記名的遺產,在誰手上就是誰的,丟失了就丟失了,這個是這種資產屬性的特性。因此,數位資產一定要有確權,否則,數位資產丟失是無法找回的。

 

通證經濟發起人、CSDN副總裁孟岩則認為,這事情並不複雜,透過智慧合約或者委託專業機構管理就能解決。

 

此前,新京報曾報導,稱「數位遺產」的處置可以催生一些新的創業機會。

 

2016年10月,一個名為「與親書」的項目在武漢成立。一些有意外隱憂的用戶,可以透過這一平台為他們提供網路資產線索,以及支付寶、微信等帳戶的財產託管與移交服務。

 

當前,根據筆者瞭解,OKEX、火幣等交易所並未有帳戶託管和繼承人設置的選項。錢穎剛稱,或許未來有這麼一種技術和中介機構,可以對驗證過的私鑰進行加密修改,然後像遺產執行人一樣,負責執行立遺囑人的遺產分配。

 

數位遺產處理是一項複雜的問題,涉及到隱私權、遺產繼承制度、人格權保護、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解決互聯網背景下的數位遺產傳承問題,技術方法可以治標,改善人類對數據和自我的認識才能治本。

 

數位遺產處理問題不容忽視。隨著網路上流落越來越多的「數位遺產」無人處理,駭客盜用,垃圾訊息擴散器的風險也會相應提升;另一方面,隨著區塊鏈技術與數位貨幣發行的飛速發展,數位貨幣交易所、錢包等企業都應將數位遺產問題予以重視,提前規劃好解決方案,解決數位經濟時代人們的財產保護需求。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困惑:人死了之後,數字遺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