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數位身份將重新定義脆弱的醫病關係!
IDHub數字身份研究所/張詠晴編譯
2018-10-17 17:34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到了2020年,全球有四分之三的死亡將是由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這些疾病將伴隨患者很長的時間,因此醫療健康數據的連續性,對於他們而言十分重要。

 

那麼數位身份如何能更好地進行醫療健康管理呢?

 

數位身份重新定義了脆弱的醫病關係

 

衛生數據被定義為與個人衛生保健服務相關的數據,是可以代表人的身體或心理健康的數據。在一些複雜的慢性疾病中,如糖尿病,它還應該包括生活方式的數據,因為運動等因素會影響疾病。

 

一個患者可能會與多個醫學專家一起工作,在各個學科和服務中心,建立一個小型的護理生態系統。

 

慢性疾病患者有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數據,這些數據與不同的醫療領域產生關聯,並且跨越不同的醫療保健中心,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進行家庭護理,這些都會讓數據變得更加複雜。

 

為了全面瞭解一個病人的病史,就需要把所有數據碎片拼在一起,這十分具有挑戰性,但如果將病人的數位身份與健康數據建立關聯,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簡化了解病人的過程。

 

在大多數醫學治療過程中,病患與醫生之間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多項研究中都顯示,病人提供詳細醫療保健數據,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先決條件。

 

然而,病患與醫生之間的交流,已經成為一種挑戰。

 

根據美國權威醫師人力資源諮詢公司梅里特·霍金斯(Merritt Hawkins),和醫療保健服務公司AMN的一項新調查,自2014年以來,在15個主要城市中,和當地醫生的預約時間,增加了30%。同時,醫療數據洩露日益嚴重,醫療保健組織的數據洩露成本,已經連續第8年維持「最高水準」,每個丟失或被盜記錄的成本,為408美元, 幾乎是跨產業平均值(148美元)的3倍。

 

隨著人口規模和年齡的成長,同樣的情況也在世界各地被複製。而緩解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將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數位化,這其中,數位身份是一個軸心,它在醫病之間,建立了共享敏感個人數據所需要的基本信任。

 

醫療保健生態系統需要建立在「認證身份」的基礎上,不僅需要對病人身份進行覈實,而且系統中所有參與者也應該得到驗證。

 

然而,如果將數位身份轉化為更廣泛的身份數據,把醫療健康數據作為其中一個子集,並且與數據分析工具一起使用,如多元優化或機器學習,這樣就能根據患者的以往病史和交互數據,來制定更為精準的醫療方案。

 

當然,這將形成一組高度敏感的數據,這些數據遠遠超出了個人可識別資訊的範圍,它們甚至包括了患者的DNA資訊。

 

在這樣一個系統中,安全性和數據隱私至關重要。因此,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應當透過內置的安全和隱私設計,來滿足現代醫病關係的諸多需求,並徹底改變醫病之間脆弱的信任關係,這包括資訊互換、生命管理、健康數據共享、數據分析和早期預警。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重建醫患信任關係,數字身份如何更好驅動醫療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