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eb 3.0思考如何投資互聯網、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下個十年
區塊鏈資訊/來源:量子鏈,作者:鄭義/張詠晴編譯
2019-09-05 11:30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十年的時間,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概念已經被大家所熟知。如今,業內開始頻繁提及Web 3.0的概念,但關於Web 3.0到底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Web 3.0

 

「不同的去中心化生產關係」

 

1. Web 3.0會和2.0、1.0共存。可以看到Web 2.0的出現並未完全取代1.0,傳統的入口網站仍然存在並且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所以,Web 3.0並不會取代它的前輩們,這三者是共存的關係。

 

2.有些應用通過Web 2.0的模式就能很好實現,不需要Web 3.0。例如,有些項目想要實現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計算(也叫Volunteer Computing或Grid Computing)平台,包括Golem、Enigma、Sonm等。但實則用Client/Server的模式就能很好實現,NiceHash、BOINC都是成功的例子。

 

3.Web 3.0能夠解決一部分Web 2.0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像Web 2.0解決了搜尋引擎和電商中的交互問題一樣,Web 3.0目前也解決了文件傳輸的頻寬問題和貨幣的全球支付問題。

 

4.Web 3.0會誕生全新的應用模式和生產關係。就像Web 2.0誕生了涉及網路一樣,Web 3.0目前也誕生了資訊共享、數位貨幣、去中心化應用平台這些以前沒有過的模式。

 

對應用平台未來發展的思考

 

「應用平台的完善,才會帶來應用的爆發」

 

曾經Web 2.0的出現,雖然從本質上來看是互聯網資訊量增加所催生的,但是直接因素還是依靠底層技術的完善,特別是應用平台的完善。最初,開發者需要使用複雜的MFC、QT等技術開發客戶端程式和伺服器進行資訊交互。隨著Chrome瀏覽器的出現和完善,以及JavaScript瀏覽器端編程語言的普及,大家才轉而構建交互式的網頁應用,或稱作Web App。最後,進入了行動互聯網時代,iOS和Android兩大平台佔據了主流地位。

 

直到今天,Web 2.0的應用已經穩定地集中在Chrome、iOS、Android三大平台上。只有當完善的、通用的應用平台出現,而開發者不必再關注網路通訊、訊息佇列等底層技術細節的時候,才能把更多的思考放在應用的設計上,從而帶來應用爆發式的出現。以下我們對比了正在開發中的Web 3.0應用平台:

 

表6

表6:Web 3.0去中心化應用平台,開發中的項目對比可以看到,雖然Web 3.0應用平台還處於MFC、QT的時代,但眾多項目正在努力向著下一階段演進。從開發環境而言,EVM和WASM等虛擬機的功能十分有限,缺乏IO、文件、進程、線程、異步、Socket、定時任務等操作系統級別的接口,而Linux虛擬機和雲端的嘗試也許會帶來轉機。

 

從計算性能而言,雖然跨鏈、側鏈技術能一定程度上帶來擴展,但是應用仍然無法做到內部並行,而且始終受到單節點性能的限制,因此鏈下擴容技術更有潛力。從儲存性能而言,全局可驗證的要求導致了所有的操作、中間狀態都記錄在區塊鏈上,儲存空間過大,正在探索的P2P儲存和鏈下儲存值得期待。

 

基於當前技術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去中心化應用平台至少要達到以下要求,才是發展更多Web 3.0應用的基礎:

 

1.既提供可靠的鏈上計算環境,又提供高性能的鏈下計算環境。

2.鏈上計算保證安全、可驗證。

3.鏈下計算允許應用內併發、計算、儲存等資源可無限擴展。

 

其中的技術難度主要在鏈下計算部分,目前並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但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現。到那個時候,將會開啟互聯網、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下個十年。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從Web 3.0思考如何投資互聯網、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下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