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比特幣不同,Libra其實並非一個「真加密貨幣」!
Dovey Wan/張詠晴編譯
2019-07-23 16:30

 

關於Libra的文章一直拖了很久,因為實在提不起興趣。

 

和中國國內群起激昂全民討論學習Libra不同,國外產業人士大多對Libra葫蘆裡賣的藥,在其宣布之前早就略知一二,Libra對監管的挑逗性,遠遠大於其創新性,對其表示悲觀。另一方面,國外核心加密貨幣圈子,對Facebook出來發幣這件事情非常反感,因為Facebook作為一個「竊取用戶數據來形成壟斷商業」 的玩家,早就是密碼龐克們心中邪惡的代表。

 

數位貨幣產業裡面最大的誤解,就是用互聯網類比去線性、平行地理解數位貨幣或者區塊鏈,認為這是一個技術或者是一個「產品」。就好像我們總是認為生物進化過程是線性且連續的,我們和北京猿人之間似乎還有什麼其他猴子親戚。進化是過程是離散、不連續且隨機的。高舉高打,生態化反,一頓操作猛如虎的,往往最後的下場猶如當年的恐龍。

 

關於Libra設計分析或者白皮書深入解讀這裡不會多寫,畢竟Facebook自己都沒有拿捏好Libra是什麼,要做什麼,很多外部分析其實更多是作者自己的腦補。要知道Libra是除了David Marcus帶領的四小組前後匆忙調研了一年半的產物,系統性和周全性可能遠沒有一些稍微靠譜的穩定幣項目和公鏈來的可靠。

 

Libra不是什麼

 

Libra不是一個「加密貨幣」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真加密貨幣」有三個重要的特徵,是去信任(trustless)、免許可(permissionless)、抗審查(censorship resistant)。

 

Libra從設計開始,就決定了其以Facebook的品牌背書,且需要信任早期的創世節點的強信任基調。這也是Libra在民間、媒體和國會聽證會,被反覆質疑的最大原因之一:究竟Facebook以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團,能否被信任?

 

「Trust」 這個詞在兩天的聽證會上被提起了幾百次。兩黨的多位國會議員直接了當地說 「Facebook不值得美國人民信任」,從過去Facebook的侵犯用戶隱私和數據的斑斑劣跡來看,Facebook是不值得信任的。Why facebook基本上是第一天聽證會上,就被反覆提起的問題。

 

免許可這一點也是在國會聽證會上被反覆吊打的一個點,好幾位聽證議員直接發難「為什麼我沒有被邀請成為節點,為什麼節點的產生是邀請制?」並且Libra在自己白皮書上黑紙白字地寫明 「只有被授權的經銷商,才有權向Libra協會賣出Libra代幣,以換取抵押資產」。好吧,不僅帳本的操作是邀請制的,連代幣的回購銷毀也是邀請制的。

 

至於抗審查,就更無須期待了,David Marcus在聽證會的第一天就雙手投降,反覆表示擁抱審查的忠心「Libra會把一些與國家安全相關,以及現有的美國制裁對象放在最高審查優先級別」。

 

Libra is what Bitcoin is not. 比特幣是什麼,Libra就不是什麼。

 

Libra不是一個「超主權貨幣」 

 

Libra一不錨定任何貨幣匯率,二並沒有100%法幣儲備金。Libra的做法和100%美金儲備,能夠保證1:1美元兌換的合規類穩定幣TUSD或者USDC不同。Libra「印鈔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把對應的法幣入金,轉化為一籃子的各類外匯儲備,以及有主權風險的各國國債。其後端作為一個貨幣基金(譬如餘額寶),是將用戶的法幣入金轉手投資,透過投資低風險資產,來保證Libra reserve的價值穩定。所以Libra本身的價值,也會和背後的資產價值波動而波動,並且Libra的升值貶值取決於外匯市場的波動。

 

所以綜上所述,Libra的發行方根本不能與任何央行相提並論,做的連類似香港金融管理局透過錨定外匯匯率的貨幣複製工作都算不上,而且極大程度上依賴現有的銀行體系和主權類資產。「超主權」更無從談起了。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Libra:Facebook創新者窘境下的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