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奇怪的角度,來解釋什麼叫做資產上鏈
蒙特卡洛/張詠晴編譯
2018-12-26 15:01

 

前一段時間,我邊整理合約邊跟同事聊天,聊著聊著不知道怎麼聊到他說現在全公司唯一需要用到紙的地方,就是列印合約的時候。

 

在聊天的當下,我感覺事情好像不是這樣,但是當我努力想尋找出一個案例來反駁我同事的時候,我確實沒有找出來。

 

互聯網資訊化說了很多年,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看書、看報紙,在網路上進行;和辦公室的同事聊天溝通,在網路上進行;遠端的商務溝通,在網路上進行;語音會議、視訊會議都是透過網路進行。

 

合約

 

說到合約,好像不光是我們公司,國內大部分的公司仍然是使用的紙質合約。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電子合約,並且使用起來也很方便,但是普及率還不高,紙質合約仍然佔據著主要市場。

 

生活中

 

如果把視角擴大到生活中,其實我們生活中需要用到紙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但是整體來說,生活中需要用到紙的場景還是相對多一些。

 

以我個人的生活經歷來說:比如到醫院幫小孩辦出生證明,你會收到出生證明的一張紙;給小孩打疫苗,你會收到疫苗本;你住院,醫院每天要打印住院流水清單;你出院,醫院會有出院結算單據,這些都是紙質的。

 

這一點還可以延伸,大部份涉及到政府單位辦事,基本都離不開紙:你到中國的民政局結婚,民政局會給你發證;你到中國的社保局辦社保,社保局會給你發卡;你到中國的公安局辦無犯罪證明,公安局會給你出局紙質證明。

 

再往前延伸一些,我們還有房產證、購房合約、租房證明等等,雖然有些資料網上也可以查得到,但是大部份情況下都需要紙質證明。

 

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

 

規律

 

醫院的住院明細,出院結算證明、商務合約、房產證、購房合約、租房證明等等,這些都是與資產相關!跟錢相關!如果不是跟資產相關,那就是跟身份相關!

 

跟資產相關的產業,有很多網路化的程度都不高。或者這麼說,雖然也有使用網路,但網路主要以傳遞信息為主,最終結算仍然要用到紙質證明。

 

這是什麼原因呢?按理說現在的互聯網資訊化程度這麼高,要實現網路結算是很方便的事呀?

 

當然一方面跟體制有關係,比如醫院是事業單位,辦理房產證的是國有單位,但是另一方面資產上網本身有其特殊性。

 

資產上鏈

 

以合約為例,合約大多是市場經濟中的平等雙方所簽訂的,屬於點對點的協議,簽訂協議的雙方不可能單獨為這個合約去建一個為雙方所共有的數據庫。如果使用第三方的數據庫,就仍然存在可信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獨立的、可信的第三方,來解決這個信任的問題。

 

而區塊鏈正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它屬於第三方記帳,不偏向任何一方; 第二、它天生的不可篡改; 第三、它為雙方的身份提供公鑰私鑰的密碼,可以進行身份驗證; 第四、它可編程,可以提供更多更加個性化的操作。

 

而市場上類似於簽合約這種平等雙方點對點合作的場景還有很多。事實上,市場之所以叫做市場,就是因為可以自由、平等的直接直接交易,可以預見,未來市場上大部分點對點的交易行為,都需要「信任」,這些信任無法由現在的互聯網提供,大部分都將由區塊鏈提供!

 

另一方面,目前國家壟斷或者主導的產業,比如說交易所、股票、稅收這些方面,因為有國家的強制力保證,本身就是可信的,另外也動到了國家的利益,可能不是區塊鏈的主攻方向,至少不是區塊鏈前期的主攻方向。

 

身份上鏈

 

另外,關於出生證明,疫苗記錄,這些倒不屬於資產系統,而是屬於個人的身份系統。

 

以疫苗這件事為例,其實之所以要發給你疫苗本,並不是疫苗這件事沒法上鏈,而是上鏈成本有點高。

 

因為疫苗是全國每一個小孩都要打的,如果打個疫苗要專門建一個疫苗數據庫,那麼就得有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就需要各種前、中、後台的管理人員,後期還涉及到醫院、社區疫苗中心、學院等多部門的數據系統對接。

 

這樣的話操作很複雜,成本很高。對於打疫苗這種簡單的事情來說,發個疫苗小本子同樣可以實現這個效果,所以就一直採用了用小本子記錄的形式,資訊就一直沒有整合到一起。

 

未來,個人身份系統很可能由國家推動身份聯盟鏈來解決。

 

如果未來由政府推動這種個人資訊的聯盟鏈,實現的效果就有點類似於「在現有身份證體系基礎上,實現可以編程」,這個系統由個人掌握私鑰,在個人身份證系統下開很多端口,比如出生證明端口、疫苗端口。

 

打一針疫苗,在電腦上勾一下代表已經打了,然後跟教育系統、醫院系統對接,這樣的話會便利很多,可以節約很多成本,也省了很多紙張。

 

講一句開玩笑的話,在互聯網時代仍然需要用紙的產業,未來全部都將上鏈,將徹底不再用紙!

 

蹲廁所除外!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一個奇怪的角度解釋什麼叫做資產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