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一疫三年,使得醫療成為了全球資本與技術市場最為關注的賽道之一。
隨著元宇宙生態的廣泛應用,醫療領域的元宇宙應用雛形已經出現。
元宇宙裡有醫院了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推出了首家元宇宙醫院,為患者提供足不出戶的醫療服務。
這家虛擬醫院(UAE) 由醫療保健提供商Thumbay Group管理,醫院向就診者提供VR或AR設備,就診者可以通過設備訪問這家醫院,從諮詢台、門診、到各科室都有相應的醫生和醫護人員與患者接洽。
據Thumbay Group創辦人Thumbay Moideen博士介紹,這種就診形式特別適合長期臥床患者的就診需求。例如,一名斯里蘭卡患者在車禍後癱瘓,失去了運動能力,只有他的大腦還在運作,現在通過AR或VR技術,他不僅可以在虛擬醫院就醫,還可以在虛擬世界訪問他在斯里蘭卡的家。
該集團還計劃使用虛擬實境技術和人臉辨識鏡頭,Thumbay Moideen博士說,當患者到達接待處時,他的檔案已經打開,並取消了出示身份證或保險卡的流程,如果病人去藥房,鏡頭則會辨識他的臉,系統會向藥劑師指示病人已經來取藥了。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這家元宇宙醫院,開啓了沈浸式就醫的有益探索。
當然,人們對於元宇宙+醫療的想像不僅停留在沈浸式就醫,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元宇宙醫療真的會來,那麼AR/VR技術或許就是醫療領域進入元宇宙的入口。
AR/VR如何賦能精準醫療?
據Research&Markets.com調查顯示,AR/VR醫療正大幅提升,其預期復合年成長率為33.36%,市場價值預計將從2018年的6.217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34.97億美元。
AR/VR技術正在大量應用於多個醫療場景。
人類的大腦是十分複雜且敏感的器官,對腦部腫瘤手術而言,成功不僅僅是簡單的成功摘除腫瘤,腦部手術必須在非常精準的狀態下進行,並最大限度減少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害,該手術被稱為現代醫學界最棘手的手術之一。
在過去,術中導航技術雖有利於外科醫生處理複雜器官手術,但因腦部手術極為複雜,所以手術仍高度依賴外科醫生的手術水準,而混合實境技術可以在此方面,為外科醫生提供更多的幫助。
Hololens2設備搭載SLAM手勢辨識和追蹤功能,支持語音控制,能在手術中幫助外科醫生查看由患者早期醫學掃描生成的3D影像視圖。
在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使用頭戴式顯示設備,可以看到影像視圖以交互式3D圖的形式,疊加在患者現實中相對應的身體部位上。
醫生移動虛擬影像視圖,能夠有效穿過顱骨及腦組織,讓患者大腦內部的腫瘤細節更為直觀。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還能夠使用穿戴設備訪問患者資料、數據或調用影片,甚至聯合其他醫學專家診治等。
另外,在使用混合實境技術的操作中,由於患者大腦的3D圖像視圖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渲染效果視圖不會因醫生觀察位置和角度的不同而受影響。
此外,該技術支持多位外科醫生佩戴頭戴式顯示設備,同時準確查看同一張3D圖像視圖,對加強手術室團隊合作有顯著效果。
混合實境技術不僅能夠幫助醫生提高臨床診療效果,更能夠在確保患者安全就醫的同時推進康復進程。除了神經外科以外,混合實境技術未來將在各類複雜的醫學手術中被廣泛應用。
元宇宙在其他醫療領域中的應用
AI藥物研發
藥物研發產業有一個著名的「雙十定律」,即10年時間、10億美元,才可能研發出一款新藥。
AI被譽為元宇宙的大腦,新藥研發的長週期、高成本、低成功率,無疑給AI留下了巨大的用武之地,通過機器自主學習數據、挖掘數據,總結歸納專家經驗外的藥物研發規律,繼而優化藥物研發流程中的各個環節,不僅可以提升藥物研發效率與成功率,還有望降低研發費用和試錯成本,驅動產業走出「反摩爾定律」的陰影。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從事藥物研發工作的AI公司已超過130家。
據速石科技《2021全球44家頂尖藥企AI輔助藥研行動白皮書》顯示,自2012年開始,全球AI藥物研發產業迎來成長期。
醫療教學
在英國動畫工作室和世衛組織學院,共同展開的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衛生工作者提供增強實境培訓課程中,Oculus頭盔可在智慧型手機上模擬如何正確地穿戴和脫卸防護裝備。
此外,還有醫療教育串流媒體影片庫GIBLIB,用戶通過電腦或手機即可獲得豐富的4K高清、360度的VR影片資源。
醫療機器人
XR Health的VR頭戴式顯示設備與沈浸式技術相結合,讓患者在家中便可進行康復訓練。同時,VR頭戴式顯示設備可以測量用戶動作,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算法能夠優化用戶體驗並即時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可幫助醫生進行遠程監控和指導。
AI醫生
將人工智慧用於醫學影像診斷的印度醫療科技企業Qure.ai,將電腦視覺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短時間內分析X射線、CT掃描和超聲波等醫學圖像,並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對醫學圖像進行解讀,篩查多種感染和非傳染性疾病,推薦個性化治療方案。
本文為巴比特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元宇宙醫療已來,可不是」沈浸式就醫」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