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挖礦進入幣圈立於不敗之地,加密貨幣買賣是數學遊戲而非賭博!
劉怡妤
2018-10-12 12:00

由挖礦起家的幣坊財經獨立董事尹仕忠、技術顧問余宗叡於三年前接觸比特幣後,陷入加密貨幣節點挖礦的魅力,一同投入自行組裝礦機的礦工行列,由於進入早,所以去年見識到幣價暴漲的魅力,但隨著礦圈大者恆大趨勢之下,余宗叡表示,礦圈走向軍備賽而近期進入設備汰舊換新期,導致行業進行洗牌。

 

加密貨幣價格去年爆發倍數成長,讓不少早期投入的年輕人因此翻身,尹仕忠談到自己去年看好Ripple買進瑞波幣,讓他投資年報酬率達到200倍,當初瑞波幣價格在0.002美元時看好買進,後續漲到2美元時見好就收賣出,單筆投資千倍增長,但因非單壓,所以整體年報酬不及千倍。

 

 

對於去年順風順水操作獲利致勝,尹仕忠認為主要因是由挖礦進入加密貨幣具本錢,而挖礦技術難度比外界想像高,因此,抱持著專業技術背景以及對於每個項目深入分析,並進行價格預測、預估項目可行性與價值,所以才能在幣圈買低賣高,背後所下的努力非一般人所能想像,每天須看多到看不完的白皮書,當時市面上逾一千個ICO項目均有深淺不一的研究,且還須追蹤項目方社群帳號,「致勝絕非偶然」。

 

尹仕忠提醒,加密貨幣買賣決不是賭博而是數學遊戲,所以有心進場者,務必仔細分析價值以及項目可行性,以基本價值作為買賣的準則,另外,投資金額也必須做好規劃,按比例分配原則進行一籃子投資、避險以獲取穩定獲利。

 

 

尹仕忠談到自己能有很穩定的獲利模式,歸功於由礦圈進入幣圈,所以在投資配比上一半資金用於挖礦裝備,由於挖礦不容易且屬於高成本,除須具備硬體技術外軟體技術也不可少,若軟體不到位就容易造成機器出問題,且放置地方也受限制必須大坪數以利散熱,除散熱外,室內配線規劃還須考量溫控、防火,並向台電申請大容量契約。而因挖礦帶來加密貨幣,也讓團隊更有本錢在幣圈進出。

 

但礦場並非人人都可玩,目前若礦場要達到效益則投入資金大約要1,000萬元,且必須24小時管理的團體戰,且礦場占地須在200坪以上以利對流,並有完善散熱、防水、防震、防火系統,以成本來看,礦機占成本約6成、配線以及申請用電占25%、散熱與防火、防震占成本15%;所幸團隊進入得早,在經驗累積之後,陸續在台灣、加拿大等幫人架設並管理。

 

余宗叡談到去年ICO與挖礦熱潮,團隊所挖過的項目超過200種,而決定是否架設礦機也須研究過白皮書後再動作,並縝密計算成本與效益,所以就算現在礦圈進入軍備賽但團隊也不會去買最頂級的晶片挖礦,而是尋找最適合、性價比(CP)最高才投入;而近期礦圈受加密貨幣市場價格以及設備汰舊換新周期影響,所以不如早前熱絡。

 

 

余宗叡舉例,去年曾無意間發現某款平價晶片極適合當時即將ICO的項目Signatum,所以架設8台礦機並將算力導入大型礦池,共挖超過100萬顆,後來項目發行後在交易所上幣,團隊驚覺握有的量占市場七成;因為挖礦帶來不少益處,讓團隊由礦工搖身一變成為操盤手,後續再價格來到合理價位後分批出場、獲利了結。

 

是否建議算力導入大型礦池,余宗叡建議若資金充裕可自建礦場則還是自己掌握為佳,當初因Signatum為玩票心態沒打算投太多礦機所以算力導入礦池;而與礦池協作,雖然礦池表面抽佣0.5至1%,但以算力計算,利潤已被打八折。尹仕忠補充,挖礦是起伏而非固定曲線,而礦池以平均算力來分潤,但實際上,極可能自身礦機挖礦貢獻高於均值,可能礦機某幾天運氣好挖了10顆比特幣,但礦池不會公布是哪台機器挖出,僅公布每月數量與分潤,透明度低。

 

本文為陽光衛視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挖礦進入幣圈立於不敗 挖出百萬枚 搖身一變成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