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取自pixabay)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不開心了。
在過去一季裡,新加坡政府高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多次在不同場合釋放自身對Web3.0的態度:「加密貨幣沒有內在價值,新加坡不看好加密貨幣。」
這種情緒在估值32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破產後,迎來高潮。
上週,黃循財在國會上強硬表示,新加坡並不計劃成為加密貨幣活動的中心。
他強調,對加密貨幣投機不再容忍。
過去一年裡,Web3.0成為了一種展示「上進心」的手段,包括新加坡、美國、英國、日本、加勒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表態,要對Web3.0高度重視,甚至成為全球加密資產中心,似乎不傾向擁抱Web3.0,就等同於不重視科技創新。
而現在,加密貨幣正讓新加坡蒙羞。
在FTX暴雷之後,數據顯示,約有24萬新加坡人損失了財產,佔新加坡人口的4.2%。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投資機構淡馬錫,對FTX的總計2.75億美元投資,打了水漂。
黃循財表示,對淡馬錫的虧損非常失望,而新加坡第一夫人、淡馬錫前CEO何晶指出,這筆投資是「臉上的恥辱」。
原因是,他們投資的FTX是一家管理糟糕,而且可能存在詐欺行為的公司。
過去,依靠友好的監管,新加坡在2、3年內,吸引了大量加密貨幣公司在當地設立辦公室,區塊鏈產業活動變得越來越多。
以太坊創辦人「V神」在2021年9月表示:「很多人都搬到了這裡,新加坡成為了加密貨幣社群的中心之一。」
然而,隨著熊市來臨,過去半年裡,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企業暴雷,而他們的名聲都不太好,包括管理糟糕或存在詐欺問題。
這些「問題團隊」或多或少都可以和新加坡沾上關係,對國家聲譽造成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教授Kelvin Low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說,聲譽受損的情況比人們所知道的要嚴重得多,每當有這類公司出問題時,總可以追溯至新加坡。
面對棘手的局面,新加坡已作出取捨,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最近出席的2場活動上都給出了明確的邊界,包括拒絕加密投機、監管將更嚴格、聚焦於有責任的數位資產生態系統的創新。
這將決定接下來新加坡Web3生態的走向。
新加坡想要什麼樣的Web3.0 ?
今年6月,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重點提及了當下廣義的Web3.0的範圍:元宇宙、NFT、DeFi和DAO。
加密貨幣投機被嚴厲禁止,新加坡政府認為,「記錄數位資產所有權和所有權轉移的代幣化和分散式帳本提供了經濟潛力。」這是他們認為的,在數位資產創新方面的正確道路。
亞洲某頭部加密基金研究總監何信(化名)對表示,新加坡對數位資產的態度,沒有因為FTX事件而出現重大轉向。
「新加坡沒有不擁抱加密產業,而是新加坡擁抱的加密產業相比大眾理解的有偏差。」
他認為,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近期的發言裡,也側面展示了他們對金融科技的構想。
「他們對數位資產產業提出了五大突破點,比如即時匯款、原子結算、可編程貨幣、通證化資產和可信持續性發展數據,這都是新加坡會積極助力發展的方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重點解釋了可編程貨幣和通證化資產。
在他看來,可編程貨幣擁有加密貨幣、穩定幣、通證化銀行存款和央行數位貨幣這四種形式,其中,加密貨幣是不被看好的,「在區塊鏈網路之外,加密貨幣除了作為投機工具,沒有任何有用功能」。
他認為,加密產業的真正價值來自於對資產進行通證化。比如,將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通證化以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和降低風險。
可以理解為,代幣需要和藝術品、房地產、證券,或者碳信用額度等有實際價值的事物進行綁定,才能形成被認可的數位資產。
反之,從事加密貨幣業務的創業者正迎接來自新加坡的「寒氣」。
新加坡並沒有完全禁止加密貨幣相關業務,但他們強調,對想要展開加密貨幣業務企業的審批,正變得「嚴格且漫長」。
有創業者感慨,這個流程漫長的令人痛苦。
在國會上,黃循財表示「過去的預測過於樂觀」。
當下,新加坡對於他們所鼓勵的數字資產的界定變得愈發清晰,包括歡迎哪類企業、不歡迎哪類都更具體了。
加密產業的下一站
有學者認為,新加坡通過Web3.0爭奪人才、提升就業的目的已經達到。
實際上,從去年底起,新加坡對加密產業的監管就開始一路收緊,給產業降溫。
2021年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列入「投資者須警惕名單」,禁止其向新加坡居民提供服務。
幣安新加坡站也徹底關閉,幣安亞洲地區主管Gleb Kostarev則表示:「時代變了」。
今年1月,新加坡禁止加密貨幣服務商向當地居民宣傳他們的產品,不得在網站、廣播、廣告牌等渠道宣傳。
4月,監管提出新規:當地公司即便面向國外提供服務,也需要申請新加坡當地的牌照。
10月,監管表示將繼續加大力度阻止散戶的參與,擬打算不允許散戶使用信用卡和槓桿購買加密貨幣,以及試圖限制當地穩定幣發行。
而很多機構最想要的,就是散戶市場。
相比之下,香港在鼓勵散戶交易方面釋放的決心,顯得更加「激進」與開放。
10月底,香港發佈《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第一次明確將虛擬資產發展落實到文件,明確表示,允許零售投資者合規買賣虛擬資產,放寬散戶參與有關交易。
一位Web3.0創業者過去更青睞新加坡,但他告訴《36氪》,接下來也打算在香港「試探」一下,設立辦公室。
對於他來說,新加坡的監管框架穩定是主要吸引力,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感,比如,即便是在現行監管框架下不能合規的技術創新,也可以被允許短期內做些試驗。
「新加坡的優勢體現在政治穩定、監管架構穩健、營商環境良好、基礎設施齊備等方方面面。」歐易OKX研究院對《36氪》解讀道,「新加坡對加密產業的政策是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又保持謹慎,但絕不是在阻止這種創新。」
他們認為香港的優勢是:「有數年金融科技沈澱、優秀的學術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庫、健全的法律體系、還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內地合作,優勢也非常明顯。」
據上述加密基金研究總監何信觀察,政策上,兩地對於牌照的態度都較為開放,差別不大,區別會更多體現在營商環境的執行層面,包括基礎配套等,比如企業銀行開戶、人才引進等。
他認為,未來在政策和實際操作上兩地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香港會奮起直追,關於亞洲數字資產中心的地位之爭,還未塵埃落定。」
本文為巴比特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擁抱Web3,新加坡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