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型通證帶來了巨大變化,但也帶來風險
區塊鏈資訊/張詠晴編譯
2018-10-09 12:06

當互聯網出現時,我們誰也不會設想到數據的交換協議,可以衍生出Facebook、YouTube;證券型通證提供了可編程的監管和交易邏輯,為證券的設計開拓出新的道路;證券及其衍生品,未來將會被更形式化和數學的語言,重新定義與拓展。

 

從經濟學的理論來審視,可編程的證券是一種對「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擴張,它將允許我們建構以前不可能執行的契約特性,從而更接近「完全契約」(Complete Contract)的新經濟形態。

 

企業管理結構

 

企業管理結構表現為一系列契約的集合,當契約以通證的形式存在時,持有公司發行之證券型通證的投資者,名義上應該是公司的「股東」。公司管理結構將以可編程的形式存在,為管理形式的創新留下了空間。

 

比如,《精益創業》的作者Eric Ries提出了自己認為合理的公司管理方式_終身投票,即持有股票的時間越長,獲得的選票就越多,相當於創辦人在產品上市時,創造了一種擁有10倍投票權的股票。

 

新的金融產品形態

 

除了現有金融產品的各類形態(ABS、MBS、各類權證等等,不管多複雜)都可以通證化之外,新的金融產品形態,一定會被創造出來,比如持有證券通證的投票權和股息權被拆分出來進行抵押,去償還房屋的貸款,信用貸款就能在多個層面上實現擴張。

 

誠然,同所有創新的事物一樣,證券型通證帶來變化,同時也蘊藏著風險:

 

「流動性黑洞」(Liquidity BlackHole)

 

當流動性過高時,短時間會積累大量風險,而一旦泡沫開始破滅,將會形成崩盤,市場波動過大,就會導致「流動性黑洞」(Liquidity BlackHole)。

 

公共所有權的維護問題

 

當100萬人擁有同一幅名畫,該由誰來負責名畫的維護呢?

 

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漏洞

 

設想一個最壞的情形,當KYC/AML機制的漏洞被攻擊者(不合格的交易者、犯罪集團)利用,而證券型通證市場又覆蓋了巨量的資產,兩者的疊加,可能會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

 

複雜的金融衍生品的信貸危機

 

次貸危機曾經給過人們教訓,但在利益面前,人的記憶總是短暫的。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當監管進入賽博空間——證券型通證不完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