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和當年那場讓「密碼龐克」誕生的革命
白話區塊鏈/張詠晴編譯
2018-12-08 08:30

 

比特幣是怎麼產生的?比特幣將如何發展?比特幣如何流通?目前來看,比特幣無疑是數位貨幣中的翹楚,如果沒有比特幣的成功,也絕對沒有數位貨幣的繁榮景象。截至2017年10月27日,全球數位貨幣市值近1700億美元,比特幣超過半壁江山。

 

比特幣的產生,其背後的技術功不可沒,但比特幣承載的意識形態,才是真正的深層驅動。它指引人們尋找心目中嚮往的聖地,有的人負責勾勒出美妙的藍圖,有的人按照藍圖打造理想的烏托邦。當然,期間有不斷的嘗試和失敗,也正是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最終中本聰完成了前人描繪的夢想。

 

現在讓我們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一個個響亮名字的背後,有一個統一的標籤_理想主義者,重溫這些偉大人物的光榮與夢想,沿襲他們的思想與實踐,你會發現:比特幣必然而然。

 

密碼龐克

 

迪菲和赫爾曼發起了一場密碼學的革命,引領了密碼學的大發展,導致了對密碼學的空前研究。

 

大衛.喬姆(David Chaum)是數位貨幣的先鋒,他在1982年和1985年分別發表了題為《Blind signatures for untraceable payments》和《Security without identification: transaction systems to make big brother obsolete》的論文,提出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闡述了數位貨幣的構想,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的「密碼龐克」運動奠定了技術基礎。

 

蒂莫西.梅(Timothy C. May )是「密碼龐克」的發起人之一,早在1988年,他就發布了著名的《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The Crypto Anarchist Manifesto),警告「加密無政府主義的幽靈」正在籠罩現代世界。

 

國家當然會試著減緩或中止這一技術的傳播,引用國家安全局的說法,如果毒販和逃稅者利用這種技術將會引發社會解體。許多這類擔憂是真實的,加密無政府主義確實會是的國家機密被自由交易,也會容許買賣非法或偷竊的材料。一個匿名的網路市場,甚至讓暗殺和勒索交易成為可能。各種犯罪分子,將成為加密網路的活躍用戶。但這並不會阻止加密無政府主義的傳播。

 

正如印刷術改變並削弱了中世紀行會的權力和社會權力結構,密碼學技術也將從根本上改變公司和政府干涉經濟交易的本質。與新興的資訊市場相結合,加密無政府主義將為能夠轉化為文字和圖片的所有東西,創建一個流動市場。正如似乎微不足道的鐵絲網,使得大量圈地成為可能,從而永遠地改變了西方土地和財產所有權的觀念。同樣,似乎微不足道的數學神秘分支中的發現,也將成為斷線鉗,將這些被鐵絲網保護的知識產權解放出來。

 

由於當時還處在密碼學技術的突破階段,人們更專注於技術創新,應用還未興起,上述矛盾並未凸顯。然而,20世紀90年代早期,互聯網的闖入打破了寧靜。市場有了強烈的需求,私人公司和個人想要增強安全性和提供私人加密,加密技術開始轉而進入商業領域。

 

正如蒂莫西.梅預言的一樣,兩股力量之間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股力量是想要全名公開化的政府,另一股力量想要的是隱私權和公民自由。這就是「密碼龐克」誕生的背景。

 

1992年,蒂莫西·梅、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和約翰·吉爾摩(John Gilmore)成立了一個小組,是由駭客、自由主義者、密碼學家以及前衛人士組成的鬆散聯盟,在第一次月度會議結束時,這個小組為自己取了個名字:密碼龐克(Cypherpunk),就像是捍衛數位世界公民隱私的超級英雄。

 

一周之後,聯合創辦人埃里克.休斯就寫了個程式,可以接受加密郵件,擦除所有身份標記。小組透過「密碼龐克郵件列表」互動,推廣他們的成果,越來越多熱衷於加密技術的人加入進來,這些人形成了一個非常秘密的圈子,圈子討論的話題包括數學、加密技術、電腦技術、政治和哲學,也包括私人問題。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白話區塊鏈: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的發展歷史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