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業的烏煙瘴氣,可能是源於「善的缺席」!
白話區塊鏈xa0/張詠晴編譯
2018-10-08 14:47

「我對邪惡的定義與許多人有所不同。如果你有機會、有能力做善事,但你卻什麼都沒做,那就是邪惡。邪惡不一定是種蓄意公然的行為,它可以僅僅是善的缺席。」_Patagonia創辦人Yvon Chouinard

 

臨近比特幣問世十週年之際,區塊鏈資產再一次經歷經濟週期的洗禮。只是與之前相比,過去一年內加入區塊鏈的人數多了數倍,其中大部分是那些懷揣理想的年輕人。 在這一輪低谷中,他們正在經歷著什麼呢?

 

對於區塊鏈,至少對外宣稱的是自由主義,是公開公平,是「只要你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的價值觀。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當前的事實,並非是我們所願意看到的。這個年輕化的、貌似也非常自由化的區塊鏈,其實存在著非常多這樣的人_他們老老實實地鑽研技術、撰寫報告、四處宣揚比特幣。但是,他們從這個產業裡得到了公正的回報嗎?

 

沒有。

 

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被低估」其實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它不僅出現在區塊鏈產業,幾乎存在於所有產業,畢竟準確量化一名員工、一個企業的價值非常困難。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打工」或是創業,就一定會有被低估的情況發生。

 

在傳統領域,員工如果覺得受了委屈,跳槽就OK了。所以我們看到,近年來年輕人跳槽的頻率在逐步提升,過去不在一個企業待滿一年會讓自己的履歷扣分,現在「一個月一換」式的跳槽,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是,身處區塊鏈產業就不一樣了。在這個蠻荒之地,如果一個人覺得踏踏實實做事卻仍然得不到自己所應有的待遇,那他除了跳槽之外,很可能還會去做另一件事_作惡。

 

在目前的區塊鏈領域,「作惡」是一個非常模糊、沒有清晰定義的詞。對於區塊鏈這樣一個處於發展早期,還非常脆弱且敏感的產業來說,若你作為產業的參與者,不能為這個產業的發展做出什麼正面貢獻,反而在透過各種方式為它帶來負面影響,那你其實就是在作惡。

 

純粹以收割為目標、發行Token是作惡,因為它攫取了普通人的財產; 在圈子裡無謂地打嘴砲是作惡,因為它敗壞了產業的形象名聲; 那些為上述兩種人提供資金和資源的人更是作惡,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上面這些「惡之花」的綻放。

 

相信我們每個人對現在圈內的現狀都不滿意,每天都能看到許多媒體在抱怨這個產業多麼烏煙瘴氣,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惡的地方,或許標誌著善的缺席。

 

但是為什麼善會缺席?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在當下的區塊鏈產業,作惡的收益要比行善的收益大得多,而所冒的風險與成本卻格外低?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懷揣理想參與區塊鏈的那些年輕人,你們還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