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局勢總搖擺不定,因其起源與駭客文化有著莫大的關係
白話區塊鏈/原創:聽風/張詠晴編譯
2019-11-26 13:15

 

密碼學中的加密、解密技術,是區塊鏈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更好地理解區塊鏈,我們有必要弄明白隱藏在加密技術背後的核心哲學理論、駭客文化,以及它們又是如何影響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

 

今天,我們就先來瞭解一下區塊鏈背後的加密技術發展、駭客文化以及密碼龐克。

 

加密技術的發展

 

加密技術就是用密碼和加密手段,來保護秘密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由筆和紙,再使用一些技術上的輔助工具來完成任務。隨著電腦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密方式的複雜程度呈指數級成長。

 

與加密技術相反的就是密碼解析,這就涉及到揭開密碼從而破譯,並獲取加密訊息的過程。加密和解密,組成了我們熟知的加密學。

 

加密和解密之間的「軍備競賽」,對加密學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早在1923年,德國工程師 Arthur Scherbius 就開始售賣他的密碼機 Enigma,這種設備可以安全地傳遞加密訊息。當時的德國軍方大量購入了這種精密的密碼機,並在二戰前後都投入使用。

 

(正在使用Enigma機器)

 

密碼機使軍事策略和軍事指令,都得到安全且快速地傳達,這也為閃電戰等新型的軍事戰術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其它國家也開始運用不同版本的 Enigma來進行通訊聯絡,全世界範圍內的密碼解析團隊都在致力於訊息的破譯。一些大型電腦也逐漸被開發出來,比如名為「轟炸」的破譯器——一種被專門設計來破譯德軍電報機密碼的電子機械設備。

 

(用於解密德國通訊的 Colossus 電腦)

 

二戰之前,英國美國就有180個「轟炸」破譯器在晝夜不停地運作。後來,英國的密碼分析人員開始使用「巨人(Colossus)」,這是第一台可編程的電子電腦。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筆記型電腦,和此刻我們在閱讀這些文字的螢幕,實際上都是密碼技術戰爭所留下的後代。

 

駭客

 

駭客就是一些喜歡研究程式系統的細節,從而提高自身技術的一群人。這個定義跟當今社會的理解相去甚遠。對於很多人來說,「駭客」一詞就是數位罪犯的同義詞。但是別急著譴責這些偏見,實際上廣大媒體已經錯誤使用這個詞幾十年了。典型的例子就是「白帽子」和「黑帽子」駭客,後者是懷著惡意動機的。

 

一、白帽駭客VS黑帽駭客

 

駭客文化誕生於像麻省理工這樣的世界著名大學,這種文化在八十年代得到流傳,並於九十年代成為全球現象。但是我們可以追溯它的起源到二十世紀初。

 

在1903年,義大利工程師 Guglielmo Marconi 紅遍一時。他利用赫茲(Hertz’s)發現的電磁波進行無線通訊。他也因此獲得了英國政府的資助,並且每一年都打破了遠距離傳輸或訊息輸送的記錄。

 

根據Marconi的記錄,他的技術有安全保障並且不可能被破譯,他也將繼續透過從Cornwall到皇家理工學院傳送訊息,來證明訊息傳輸的距離。

 

但是,好景不長,這個關鍵時刻最終展示給眾人的卻是一個單詞:「老鼠(Rats)」。這個詞很快得到廣泛流傳,緊接著的是一些譴責 Marconi 和某些莎士比亞名言的言論。

 

最終,魔術師 Nevil Maskelyne 發現 Marconi 的傳輸系統一點也不安全。Maskelyne 非常熱衷於反證那些跟科學相關的技術或心理學言論,當得知英國軍方將啓動使用 Marconi 的技術的消息後,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了。

 

Maskelyne 是第一代駭客,準確來說是「白帽駭客」,遵守道德理論的駭客,也有點搞破壞的那種。

 

像駭客一樣說話,史丹佛大學的電腦科學家拉斐爾·芬克爾(Raphael Finkel)編寫了後來被稱為「The Jargon File」的第一版。

 

二、什麼是駭客行為?

 

駭客行為就是運用數位技術來促進社會變革,這是一種比較模糊的概念:目前,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運用數位技術,透過將編程技巧和批判性思維結合,來推動社會變革的目標。

 

或許目前最著名的駭客組織是 Anonymous 駭客集團,他們曾主導突尼西亞行動。在 2010 年底,成千上萬的突尼西亞人抗議反對他們執政 24 年的的前總統阿里( Zine El Abidine Ben Ali)。人們不僅上街遊行,也在網路上聲討要求得到更進一步的民主。

 

Anonymous 在傳播訊息這件事情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使得鄰近的國家開始效仿這種抗議行為,最終迎來了阿拉伯地區改革的春天。

 

三、駭客寫作風格示例

 

我們日常文本中常用的縮寫,駭客們是這樣使用的:

BTW ~ By the way 順便說一下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 僅供參考

TNX ~ Thanks  謝謝

 

四、駭客入侵全球

 

1984年,史蒂芬·列維(Stephen Levy)將《駭客:電腦革命英雄》寫成駭客文化的編年史,在此過程中,他確立了駭客道德的準則:

 

  • 1、對電腦的查看,以及可能會教給您一些有關世界運作方式的任何事物,應該是無限的和全面的。始終服從於親身實踐!
  • 2、所有訊息應免費。
  • 3、不信任權威-促使去中心化。
  • 4、應當根據駭客的行為來評判駭客,而不是根據虛假的標準(例如程度、年齡、種族或職位)。
  • 5、您可以在電腦上創作藝術和美學。
  • 6、電腦可以使您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自冷戰以來,技術人員一直在宣傳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意味著從流程中,刪除任何中央集權或第三方機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的邏輯結果:我們現在都是連接到網路的節點,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

 

例如,一位五十年代的蘇聯公民想四處走動,完全取決於該州的五年計劃公共交通或汽車生產,而一位美國公民則依賴五花八門的私人公司和公共交通系統。

 

到目前為止,更加去中心化的自由市場,已經證明是交通運輸組織的更好方式。20 世紀 90 年代想出行的美國公民可以購買汽車或車票,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需要聯準會和美國政府印制美元並保持其價值。

 

如今,擁有足夠比特幣的任何人,都可以購買汽車或使用加密貨幣支付Uber。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駭客一直在促進去中心化,隨著區塊鏈和其他分散式網路的到來,他們的努力正在開花結果。他們中的一些人,以出人意料的名義,組成了線上社群和團體並一起工作。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觀點:區塊鏈局勢總搖擺不定,因其起源與駭客文化有著莫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