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鐘樓到手錶的變革,來談談零知識證明!
魏然/weidaran/張詠晴編譯
2018-11-14 17:19

 

許多區塊鏈代幣項目,現在都被人斥為空氣幣和圈錢的生意,其實並不是如此。在眾籌代幣的背後,標誌著組織形態的變革。

 

拿Bluzelle,以及它之前的Filecoin、Storj舉個例子,它們稱自己為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去中心化的文件儲存,去中心化的雲端儲存,聽起來非常抽象難懂。但究其本源,就是想把大鐘樓上的數據,複製到每一個手錶上,讓手錶上的時間和鐘樓即時保持一致,同步更新,這不就是統一帳簿、統一共識了嗎?

 

當你上課遲到的時候,不需要老師(雲端數據庫)來提醒你或懲罰你,所有人都已在場的事實和你自己手錶上顯示的時間,就可以顯明的告訴你,你遲到了!

 

這算是零知識證明最簡明的解釋了。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指的是證明者能夠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有用的資訊的情況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

 

我們不需要向驗證者(比如互聯網平台)開放有用的資訊,卻依舊可以驗證某個資訊的真實性,這將使得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大大提高。

 

而且,你遲到的事實將被所有擁有手錶的人驗證,無法篡改,你若想要收買所有擁有手錶的人,篡改他們的正確時間,成本又會過高。

 

這將使得信任機制從架構上去中心,大大提高建立信任的效率,並且很好的保護個體隱私。

 

當然,如果你生活在部落和小村莊裡,彼此有血緣和地緣的緊密聯繫,或者同是某個明星的粉絲,彼此「臭氣相投」,有基於Chrisma的信任,也未嘗不可採用類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迷之信任感(迷信)。只是未來我們協作的時空會更廣,主體也會更多元,手錶還是比太陽要更靠譜一點。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數據供給側大革命: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金確權和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