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開始擁抱去中心化!DID和以前的系統有什麼區別?
白話區塊鏈/原創:Tim Yang/張詠晴編譯
2019-07-31 17:49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自己的一套數位身份,來安全地、私密地儲存我們數位身份相關的所有資訊。這套自有的數位身份必須易於使用,只有用戶本人才能完全控制身份數據的儲存和使用。—Ankur Patel,微軟身份部門首席產品經理

 

事實上,不久前微軟發布的 ION(Identity Overlay Network 身份覆蓋網路), 在業界得到了廣泛熱議,ION 正是一個去中心化身份 DID(Decentralized ID)的實現。

 

微軟的 DID 代表了大型互聯網公司公開擁抱去中心化技術,為我們展開了利用 DID 技術來搭建未來身份帳號體系的一個宏偉藍圖。

 

DID 和以前中心化的系統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基於區塊鏈的 DID 是用戶,在互聯網數位化的價值體現。從實現的角度看,實現上述入住或租車場景,可能只需要極少行代碼的智慧合約即可實現,且不需要依賴公司的任何資源。不過,按照區塊鏈的常見的做法,用戶「授權」查詢的操作需要支付小額的 Gas 費,以支持背後執行智慧合約以及將數據入鏈的礦工。

 

DID 默認是匿名的,有點類似實名認證之前的手機 SIM 卡,從技術角度看它具有唯一性且不可偽造。由於營運商控制了發卡,因此要群控一堆帳號需要一定的工作量證明。即使 SIM 卡不做實名,因為其唯一性和不可偽造,也是各個 App 所需的優質的真實身份標識。

 

跟 SIM 卡不同的是,用戶完全掌控自己的匿名身份。用戶的數據可以有選擇地加密保存在區塊鏈上,比如用戶的學歷證明,只需要用戶自己和對應的權威 DID 可以查看數據的詳細資料,而查詢方將只會看到權威 DID 對用戶學歷證書認可的簽名,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

 

透過 DID,用戶可以向訪問的系統提供有限的資訊。比如只提供暱稱 Hellobtc,避免用戶註冊一個系統就要重複地暴露自己大量隱私數據。用戶也可選擇將自己部分物理身份,比如社交帳號,與 DID 串連。如果將身份資訊和 DID 串連,就可以實現刷臉入住酒店等功能 。

 

在隱私方面,DID 可以有選擇地公開自己的隱私數據。比如叫車時,僅向對方公布自己的叫車歷史記錄及信用。由於區塊鏈本質是匿名並且部分數據是可加密的,這個在技術上不難實現,而這一切(僅公開對方需要的資訊)可以透過智慧合約來自動完成,不需要像 Android 安裝應用的時候,提示用戶需要做出複雜的授權選擇。

 

小結

 

DID 成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之後,如果跟智慧合約串連並支持跨鏈應用,用戶就可以很方便利用去中心化網路,去聯繫到一輛同城共享汽車,而共享司機也可以查看下單的 DID 信用資訊決定是否接單。

 

用戶可以為一個餐廳的 DID 執行外賣合約,餐廳接單之後,智慧合約會自動觸發送貨員的 DID 執行送貨的合約,之後所有結算自動進行,中間也不需要一個中心化組織來協調。

 

由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自然形成了用戶的信用記錄。

 

對於 LinkedIn 這樣的職場記錄,一個用戶要透過 DID 形成自己的工作履歷,需要每份經歷得到相關同事(DID)的證明及認可。由於資訊不可篡改,承擔證明的同事會更重視資訊的真實性,從而會形成非常有價值的數據沈澱。

 

DID 將會是推動資訊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轉型的一個重要開始。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微軟這個項目堪比Facebook發幣,很多人卻仍未看懂並「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