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集體進入寒冬,穩定幣的「避險功能」更為明顯!
PANews/張詠晴編譯
2018-12-14 15:09

 

PAData聯合區塊鏈數據與安全公司PeckShield,對2018年以來的8個主流穩定幣「 USDT、TUSD、USDC、PAX、GUSD、EURS、nUSD、DGX 」的鏈上數據和次級市場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

 

雖然穩定幣在次級市場的交易價格沒有1:1嚴格錨定,但其波動在加密貨幣中較小,發生大額轉帳的當天或之後五天內,發生較大波動的可能性會提高。

 

各主流穩定幣之間以及穩定幣與主流幣之間存在「共振」現象,但震盪方向各有不一。總體而言,穩定幣存在一定的避險作用,尤其是美元穩定幣的避險表現要優於錨定其他標的的穩定幣,USDC最具避險功能。

 

哪個穩定幣最具避險功能?

 

· 如果BTC出現劇烈震盪,穩定幣也可能會出現劇烈震盪

· USDC與BTC幣價呈現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避險功能在所有考察的穩定幣中最強,其次是PAX與TUSD

· BTC下跌時,有大量資金買入TUSD避險

 

從全年來看,以BTC為代表的主流幣與大多數穩定幣之間,存在「共振」現象,即如果BTC出現劇烈震盪,穩定幣也可能會出現劇烈震盪。尤其是USDC、USDT、PAX,三者與BTC之間的「共振」現象較為明顯,相關係數都超過了0.5,存在統計相關。

 

但只有USDC、PAX和TUSD的震盪方向與BTC不一樣(幣價負相關),簡而言之,只有這三個穩定幣可能存在避險功能。其中,USDC與BTC幣價呈現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避險功能在所有考察的穩定幣中發揮最充分,其次是PAX與TUSD,兩者都與BTC幣價呈現微弱負相關,有一定的避險作用。

 

而USDT作為穩定幣的老大,其與BTC的幣價呈現微弱正相關,即BTC漲,USDT也有可能會漲,反之亦然。這說明USDT的避險功能幾乎不存在了,市場對USDT的認知已經將其歸入主流幣陣營。由此也可以大膽猜想,假如未來某一天USDT不在1:1錨定美元了,它也不會消失,可能會作為主流幣存在。

 

 

今年10月由USDT暴跌引發的穩定幣格局變動,再加上幣圈集體進入寒冬的大背景,可以看到,以BTC為代表的主流幣與穩定幣之間的「共振」現象有所加劇。

 

表現在BTC與大多數穩定幣單日振幅相關係數的明顯上升。這說明,在熊市,不同類型的加密貨幣都面臨同樣的市場寒流。但同時幣價之間的相關性也存在「加速」現象,BTC與大多數穩定幣之間幣價的相關性也在提高。這意味著在熊市,穩定幣的避險功能比之前更為明顯。

 

其中尤其以TUSD表現最明顯,其與BTC的共振提高了,而且幣價相關係數也提高了,這說明BTC下跌時,有大量資金買入TUSD避險。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錨定黃金的DGX,在10月以後,是穩定幣中幣價與比特幣關聯度最高的,但這種高相關性可能不來自加密貨幣內部,而是反映了全球市場包括黃金在內的資產普跌,造成了DGX的避險功能遠不如美元穩定幣。

 

就目前美元本位的全球貨幣體系環境下,美元穩定幣在穩定和避險上的表現,要好於錨定其他資產的穩定幣。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數據透析:熊市猛如虎,哪家穩定幣最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