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史上最貴!今年眾人繳了大把學費來上這堂課
白話區塊鏈/張詠晴編譯
2018-12-25 16:40

 

2018年,加密貨幣總市值從8100多億美金,下滑到現在的1200多億美金。也就是說折合約50000億人民幣的跌幅,或許這在全球股票市場上根本不值一提,但對於僅有3000多萬投資者的加密貨幣市場來說,已是巨額數字,這也許是區塊鏈史上最貴的「學費」。

 

最佩服世上這兩種總能成為贏家的聰明人:

 

第一種是率先吃「螃蟹」,快速總結經驗教訓,繼而有靈敏嗅覺,挖掘紅利的人。

 

例如,當年率先搞起互聯網電商的馬雲,被眾多投資人噴「滿嘴跑火車」、「像騙子」,踩了無數坑、經歷了數次瀕臨倒閉的困境,才造就了現在的阿里巴巴帝國。

 

第二種是不輕易涉險,等別人吃完「螃蟹」踩完各種坑、總結完經驗教訓並做好鋪墊,再坐收漁利的人。這種人不一定比第一種人聰明,但數量相對更多,並且他們敬畏風險。

 

例如,後來崛起的京東,在阿里巴巴培養好了大量用戶的消費網購習慣以後,開始總結阿里巴巴的經驗教訓,打差異化的牌,並不斷發展壯大。之後出現的網易嚴選,也是在等待一堆大佬花了重金培養好了用戶的消費習慣,搭建好了支付環境後,進入市場,以物美價廉的品牌優勢,拉攏了大量用戶,最終獲得成功。

 

在區塊鏈領域,第一種人就在標題中寫的交了50000億學費的人中的一小部分,因為大部分人交了學費,並不會記得總結經驗教訓,更不要說什麼紅利挖掘,這就是傳中的「韭菜的記憶只有3秒」。

 

而第二種人,也許就是在場外等待率先吃螃蟹的人總結好了經驗教訓,把區塊鏈領域做好、做成熟、進入主流,密切關注場內動態的那一兩億人。

 

經白話區塊鏈常年觀察,匯總下面所示的2018年最貴幾堂課的經驗教訓總結。不管是不想白交天價「學費」的人,還是場外坐收漁利的聰明人,一起來議議?

 

過於自信

 

其實不管在什麼市場裡,人們總是喜歡高估自己的各種能力,例如:總認為自己只要不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就不會有風險;有時候明知道投機凶險,也瞭解部分「騙局」,但總覺得自己肯定不是最後的「接盤俠」;總覺得自己精美絕倫的「操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僅能夠完美穿越牛熊,還能翻身;總認為自己能夠判斷大趨勢;總覺得跌了就抄底,打死都不信市場只跌不漲;總相信自己能熬到下一輪牛市。

 

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就算是號稱人才濟濟、對產業和項目進行過深入研究、比我們熟悉市場100倍的「基金」投資機構們,均虧損得底褲不保,我們又如何能獨善其身?

 

信仰偏差

 

許多人的「信仰」,一定是被帶偏了。不少「大佬」們經常會發表各種膾炙人口、煽情、傳銷式的「打雞血金句」來「充值信仰」。

 

其實,我們會發現這和洗剪吹、中介店門口那種「喊口號的打雞血早操」的性質非常類似。老闆們都希望員工努力工作,為自己的事業創造更大價值。那圈內「大佬」們苦口婆心給大家「打雞血」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對其深信不疑的人們,可曾獨立思考過呢?

 

其實,在區塊鏈領域,我們真正需要信仰的,只能是科學技術。沒有技術保障,無論你是中本聰,還是比特幣,都不可能獲得共識。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史上最貴:2018年3千萬人交了5萬億元學費,上這10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