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真的改變生產關係了嗎?
夏柱海/張詠晴編譯
2018-10-12 13:20

比特幣不是幣,但區塊鏈技術是好技術。比特幣和其它ICO幣,說穿了,其實分成兩個體系:比特幣的區塊鏈體系和比特幣的交易體系。

 

這兩個體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也是被投機炒作者刻意混淆的兩個概念,因此給了投機炒作者收割韭菜的機會。任何的幣,只要有國家這一形態的存在,如果不能與現實世界的法幣兌換,就難以實現價值,剩下的可能就只有炒作的用途。

 

比特幣也好,各種ICO幣也好,基本上都是模仿黃金,一味去強調它的稀缺性,其實是一種倒退。黃金不適合作為流通貨幣,這是歷史必然選擇的結果。不可能再退回去,重新成為貨幣。同理各種ICO幣也不可能成為流通貨幣,一切皆是資本和有心人的操控結果。

 

比特幣、ICO幣等數位貨幣,一味追求所謂的「去中心化」、「去中介」、「高度匿名」等概念炒作,刻意規避監管,結果淪為洗錢、貪污、毒品、黑暗組織等的天堂和樂園。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從事ICO的機構、媒體和個人,知道原來的方式是割不到韭菜了,因而開始編造,鼓吹新的概念,拋出新的流行語,希望能將割韭菜的勾當進行下去。

 

但這還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是哪些鼓吹「區塊鏈完全改變了生產關係」的言論,他們甚至認為透過區塊鏈進行「鏈改」、「幣改」、「通證化」後,就變成沒有股東,沒有董事會,沒有管理層,甚至產權都是共享的,成為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純」自由組織了。

 

是這樣嗎?「幣改」、「鏈改」、「通證化」的背後,就沒有私募機構的影子了?沒有資本的影子?沒有企業的影子?無需開發、宣傳投入?至少我沒發現哪家公司或項目「幣改」、「鏈改」、「通證化」化後,董事、股東就消失了(消失的也有,割完韭菜跑路的),員工也不用發工資了,公司也沒有管理人員了,更別說什麼產權共享了。

 

區塊鏈對生產關係的影響,我個人認為,僅限於「激勵機制」的影響,在其他方面的影響仍非常有限。各種幣的稀缺性的設計,甚至是「銷毀機制」的設計,都具有正面的意義,當然也有炒作的空間,但如果不能不斷的擴大生態建設,最終是一定會回歸到起點的。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解讀 | 區塊鏈改變生產關係是謬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