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反洗錢監管加壓!小規模加密貨幣公司該如何存活下來?
羅滔/張詠晴編譯
2020-04-29 14:50

2020年1月發布的歐盟第五號反洗錢指令(AMLD5),震動了歐洲加密貨幣產業。荷蘭則在新規基礎上,施加了更嚴格的解釋,加大了加密貨幣公司的合規壓力,小規模企業的擠出效應凸顯。

Bitt創辦人Ruben Waterman近日宣布,由於該單人營運的交易所,沒有足夠的資金滿足新規的要求,因此,將於4月28日之前,關閉其於2018年推出的比特幣交易所。

根據荷蘭中央銀行(DNB)估計,不包含其他合規成本,僅加密貨幣公司的註冊費用,就需要花費3.65萬美元。這反映了歐盟範圍內小規模加密貨幣公司發展的普遍障礙。

為滿足新規要求,加密貨幣公司需自掏腰包支付監管費用,並聘請律師或任命專門的合規官員,或尋找第三方管理機構管理除註冊費之外的合規成本。而這對於規模較小的加密貨幣公司而言,是難以實現的。

荷蘭移植舉措飽受爭議 

歐盟第五號反洗錢指令(AMLD5)在制度設計上,為歐盟成員國設定了最低的合規標準,荷蘭財政部(FIN)和荷蘭中央銀行(DNB)對指令設置了更為嚴格的解釋,對此,荷蘭加密貨幣產業與之產生了強烈的分歧。

解釋賦予了金融情報部門和執法部門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要求加密貨幣交易所和託管服務提供商支付自己的監管費用,並接受當地監管機構的註冊程序,同時需證明其遵守徹底的「瞭解您的客戶」(KYC)和反洗錢AML程序。

加密貨幣公司認為,這可能會對年輕的加密貨幣產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一方面,監管機構建立了一個事實上的許可制度,甚至可以說是變相的「發牌」,遠遠超越了歐盟指令規定的註冊要求。另一方面,增加的合規成本可能會給該領域的小型公司造成負擔,並可能迫使一些公司進行合併。

荷蘭財政部(FIN)則表示,其實施的是註冊制,並表示其已經按照政務院的要求進行了必要的修改,該草案沒有超出AMLD5要求的範圍。

荷蘭加密貨幣基金Icoinic的董事表示了對小公司的擔憂,與通常情況下按交易量收費的模式相比,現在每個市場參與者都必須為監督支付固定的監管費用,對於小企業來說顯然不夠公平。

然而,荷蘭監管機構的決心似乎難以動搖。曾由於疏於監管,導致荷蘭最大的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於2008年破產,因此,反洗錢監管的加強存在必然。荷蘭參議員Apeldoorn也同時表示,尋找一種不會改變市場中小規模參與者的柔和的監管政策,仍然是我們的目標。 

企業迫於監管壓力轉移陣地

Bittr的被迫關閉並非個例。在新規正式實施前,Derbit便表示迫於合規壓力,考慮將交易所總部從荷蘭遷移至巴拿馬。

「我們認為,加密貨幣市場應該對大多數人免費開放,而新法規將對大多數交易者(包括監管和成本方面)設置了過高的壁壘。」

此外,荷蘭股票交易所Txbit將公司遷移至了愛沙尼亞,SimpleCoin也選擇提前將採礦池關閉,以避免遵守新規。

不可否認,對小企業來說,短期內轉移陣地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但長遠來看,無法保證歐盟其他國家在反洗錢指令上的適用上不會施加更為嚴格的舉措,不確定性始終存在。 

小規模加密企業出路何在?

當前,荷蘭在加密貨幣的發展上毫不遜色,荷蘭中央銀行(DNB)正在考慮推出央行數位貨幣(CBDC),並表示願意成為歐洲CBDC的研究、開發和部署中心。

可以看到,荷蘭為加密貨幣的發展付出了不小的努力,而良好的營運環境同樣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因此,反洗錢合規的加強勢在必行,也無法避免。

荷蘭新規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產業的期望。對於小規模加密貨幣公司以及新創企業而言,如何在較高的合規標準下,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是亟待探索的課題。對荷蘭監管機構來說,如何賦予政策柔和性和包容性,對於減少小規模企業和新創企業的擠出效應,釋放市場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荷蘭反洗錢監管加壓:小規模加密公司如何規避擠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