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應用的宿命?為何區塊鏈產業不喜歡被監管?
九八年夏/張詠晴編譯
2019-01-04 15:45

 

本文分析了去中心化應用監管的相關問題包括為什麼不喜歡監管、為什麼需要監管、擁抱監管是擁抱監管邏輯與算法自治、去中心化應用並非天生排斥監管,並在最後分析去中心化應用的監管邏輯。

 

一般認為,區塊鏈技術有三大源流,即自由軟體運動、密碼龐克運動和無政府主義運動,其本質是一種不依賴於特定中心化機構的,以去中心化形式實現可信數據庫的新型網路資訊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透明度,以此為基礎的社群型經濟模式,對中心化為特徵的傳統商業模式具有根本性的顛覆作用。

 

但幾乎所有的區塊鏈去中心化項目,都是需要經過中心化的營運來融資和推動,且區塊鏈技術兼具有跨國界、跨產業、跨技術領域,本身仍處於不斷發展成熟過程中,一系列複雜而矛盾的問題對監管提出了比較尖銳的挑戰。甚至有人認為,去中心化是天生排斥監管的。真是這樣的嗎?我們就從監管的一些基本問題入手來討論一下。

 

為什麼不喜歡監管?

 

區塊鏈產業有觀點認為「要談監管就不要做區塊鏈了」,在談到監管時,人們可能都不太喜歡,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監管可能不當。這在區塊鏈產業尤其如此,由於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去中心化應用,以及token所兼具的支付、商品和證券屬性等因素前所未遇,這對於全球的監管部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具體確定其監管邏輯、監管原則、監管切入點、監管手段以及相應的尺度把握,是一個時代難題,這可能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和積累才能得以完善,而大這個過程中任何監管措施,都可能會造成對正當價值觀的從業者都造成誤傷。

 

二是監管可能滯後。由於科技飛速發展,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作為監管依據的法律法規,卻幾乎總是相對滯後,常常使得市場感覺監管總是在扯後腿;

 

三是監管可能壓抑個性。監管作為一個制度體系,一定程度上可能會犧牲一些效率,並且難以照顧個性化要求,且會使得原本也不打算作惡的業者,多付出相應的合規成本,特別是在監管部門習慣於「一刀切」的情況下;

 

四是監管可能壓縮發展空間。由於監管所依據的法律體系建立和完善以後,很可能提高市場門檻;另外在具體監管規定方面,有些地區有些時候會為某些利益集團量身定做,其他市場主體機會和發展空間可能會在事實上被大大壓縮。

 

當然在這些問題上,世界各國監管部門也都有所認識,提出「審慎監管」、「包容性監管」和「監理沙盒」等理念和措施,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規律。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去中心化應用天然排斥監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