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資產TOKEN化」究竟是什麼?它具有什麼優勢?
蒙特卡洛/張詠晴編譯
2019-01-03 15:49

 

在公有鏈模式下,資產上鏈的核心就是實體資產TOKEN化。

 

什麼叫實體資產TOKEN化?再直白一點說,就是實體資產發幣。但是用「發幣」這個詞嚴格說來是不準確的,因為幣是有價格的,涉及到融資的,需要上交易所的。我們這裡說到的TOKEN不一定需要上交易所,只是透過TOKEN的量化和可編程功能,實現對其的管理,比如分紅、轉讓、回購、註銷等,這些操作都跟價格無關。

 

比原鏈白皮書在介紹實體資產上鏈這一節中,舉了三種主要上鏈資產:非上市公司股權、收益權、資產證券化。為什麼主要列舉了這三種呢?因為這三種都可以非常方便的TOKEN化,都對TOKEN有著很強烈的需求。

 

除了這三種資產,當然還有其它的資產也有發TOKEN的需求,比如之前比原鏈與某文物交易所合作,該文物交易所就完全可以用TOKEN對下屬的文物進行管理,類似於ERC721標準的TOKEN,每一個文物都直接上鏈登記,並且後續可以直接支持數字貨幣支付、轉讓、拍賣等。

 

但不管用什麼標準,對大部分實體資產來說,資產上鏈的本質就是資產TOKEN化。

 

資產上鏈之後的優勢

 

雖然不同的資產,能上不同的鏈,有不同的上鏈方法,但是資產上鏈這個趨勢是確定的,因為資產上鏈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

 

比如,資產進行鏈上登記之後,確權和轉讓這件事變得容易了,直接鏈上就能進行。

 

比如,不同公司、不同系統之間用區塊鏈進行分散式記帳之後,跨公司、跨系統、跨中心的資產結算變方便了,基本上是交易即結算,秒級即時結算。

 

比如,實體資產TOKEN化之後,資產的交易、管理等複雜操作都變得方便了,管理股權就跟我們現在買幣、賣幣、轉帳一樣,而且能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執行。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當我們說「資產上鏈」時,我們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