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1980年達到經濟高峰之後,可以觀察到發展逐漸減速,然而在2020百年大疫讓全球紛紛斷鏈、停工、塞港,台灣反而展現韌性,GDP逆勢獲得正成長成績,不過從全球環境來看,這幾年也催生了經濟的五大新常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在台南區塊鏈產業國際博覽會中表示。
身為前台南市長的許添財,再次回到府城熟悉場地,他說自己是過去最早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市長,但當時受限科技還沒成熟,如今技術應用趨於成熟,人才也到位,下一步就需要做到整合,讓社會系統達到平衡狀態。
他認為新常態的產生背景,主要來自一個方程式「科技乘x生活x環境(氣候變遷、疫情、經營競爭)x關係(地緣政治、人際、貿易投資)」。尤其在疫情之後,新常態的現象更為凸顯,因此他盤點出五大新常態情境。
過去人類發展歷史,為什麼主要大城市都集中在港口?許添財指出,因為移動的能量跟吞吐物流、人流,往往會形成資源的主要集中地。然而,今日社會受惠數位科技,讓移動科技得以打破時間、旅行、工作地點、學習、休閒娛樂及醫療的界限。
例如在疫情之後,在家工作的比例大幅成長。根據MGI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疫情期間加速企業導入自動化、數位化工具,全球20%以上的勞動力,尤其大部分從事金融、IT等高技能工作,可以居家辦公而且一樣有效率。
除了工作,購物行為也發生替代移動的現象。Mckinsey全球調查數據顯示,電商零售有9個國家,至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表示嘗試過新的購物方法,而且在疫情之後,有65%以上表示會持續使用新模式,購物方式朝線上零售的轉變成為真實。
許添財接著剖析,集體式體驗越來越流行,目的旅遊和休閒活動將大幅增加,而且旅遊不再是單純走馬看花,更多時候會關注歷史傳承、懷舊,甚至結合節慶活動,對個人體驗與社區、社會更緊密綁在一起。不過,除了物理性體驗,在封城或是無法外出的時候,從虛擬世界身歷其境的體驗,也是科技帶來的成果。
例如元宇宙就是一例,2020年XR產業市值為260.5億美元,到了2026年預期將達到4,637億美元,年增複合率超過62.67%。Facebook、Nvidia大廠紛紛切入元宇宙虛擬經濟,未來XR將顛覆娛樂、培訓、零售、醫療、體育、旅行等行業模式,代表秀才不出門,不僅能知天下事,更是能在虛擬空間體驗咫尺天涯的各種事件。
三、在地經濟新常態
在地化經濟隨著全球人口增多,氣候危機加劇,迫使人們減少使用、消耗和浪費能源而加速發展。許添財提到,因為在地經濟概念普及化,會出現更多公有、共享的快閃式商業,像是共用園藝和農業用地,或是租賃模式住宅、自駕車自動化服務高齡的案例會越來越多。
為了提供共享生活、工作、學習和休閒空間,生產者也會強化供應鏈,及企業體質的韌性與永續經營,在地化生產更形普遍。等於除了硬體製造滿足人類需求,服務功能的附加價值將高於製造價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美食經濟Gastroeconomy強調觀光餐飲住宿與人文、自然永續共生概念,台南是台灣甚至全球的美食大城,已經是普遍的共識,許添財提到台南更曾被美食雜誌稱讚為是世界美食博物館。
不過遊客除了品嘗在地美食,背後更重要的觀點是「美食經濟生態」串起促進跨領域合作,維持文化適宜的食品、生產和消費方法、發展人才培育系統、發展新興商業模式、以在地資源永續模式等價值更不可少,讓美食結合文化實踐,結合當地文史、景觀、價值觀。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如何運用資本經濟,甚至數位經濟來強化社會包容。加上氣候變遷天災頻繁、能源轉型調適不良,以及近期的疫情衝擊供應鏈與人力供給失衡、地緣政治與俄烏戰爭衝擊,都讓短缺經濟成為新的常態。
在此情境下,也讓越來越多企業決策者、市場消費者對資源、能源的開發、生產、交換、使用,有了全新的思維,以及嘗試運用數位工具解決結構性問題。
勇敢承擔起四大項轉型目標
分享到最後,許添財認為要克服新常態所衍生的新挑戰,提出「數位轉型、ESG永續轉型、社會轉型、生活轉型」四項轉型策略,以分散式物聯網建構數位經濟學,讓百業服務化轉型,才能邁向新平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