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區塊鏈比作是核能的話,比特幣就是原子彈!
肖磊看市 / 何渝婷編譯
2019-10-28 10:44

「區塊鏈」這個詞的由來,是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裡的「chain of blocks」,中國市場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直接用了「區塊鏈」一詞,而後這個詞直接就被寫成了「blockchain」,成為如今全球整個區塊鏈技術層面的專有名詞。

 

所以,不管是什麼人來解釋區塊鏈,都無法繞過比特幣,這就像你要介紹汽車的歷史,就繞不開卡爾·賓士;要介紹飛機的歷史,就繞不開萊特兄弟一樣。

 

比特幣「發明」和證實了區塊鏈這個技術的可行性,比特幣不是區塊鏈技術的全部,僅僅是應用之一。但假設沒有比特幣,或比特幣這個應用不成功,區塊鏈有可能都不會出現,或至少推後很多年才能出現。因此,區塊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很難跟比特幣「隔離」。

 

這並不是我要抬升比特幣的地位,而是整個市場要想把區塊鏈做一個經典的、濃縮型的、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的介紹,最好的說法是,「比特幣就是採用了區塊鏈技術」。如果有人不知道比特幣,繼續追問比特幣是什麼,你只要回答他,比特幣現在一個價值7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0萬),就可以了。

 

如果你用其他的理論或案例介紹,至少需要五分鐘,而且還得拋出多個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分散式數據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但這些詞,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做解釋。

 

或許再過幾年,每個人的手機裡都有了銀行數位貨幣錢包,那個時候,大家介紹區塊鏈的時候,就不再扯比特幣了,會說,你的數位錢包就是採用了區塊鏈技術。

 

至於現在很多比如騰訊、阿里等在局部業務方面採用的區塊鏈技術,很難形成社會的普遍認識,你告訴別人阿里的公益採用了區塊鏈技術,大家可能會更加不知道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個什麼鬼了,因為你不僅要解釋什麼是區塊鏈,還要解釋阿里公益是怎麼做的。

 

在央行數位貨幣沒有發行之前,或者說,在Facebook主導的Libra,這個新的世界級數位貨幣沒有推出之前,我們可能依然需要從金融貨幣屬性較強的比特幣,來理解區塊鏈的歷史作用,因為拋開金融貨幣層面的應用,實體層面的應用本身沒有「初衷」和界線。

 

這就如同原子彈的發明,真正推動這個技術發展的原始動力,是軍事需求,至於核能最終會在什麼領域發揮更大作用,這個並不會影響到原子彈的意義。

 

如果我們把區塊鏈比作是核能,比特幣就是原子彈,實體應用就類似於核電站、核動力航母、潛艇、核動力破冰船,甚至是核動力卡車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比特幣這個「原子彈」,到底是用來「威懾」什麼的呢?

 

這就要回到一百多年前。

 

美國歷史上有一個人,名字叫J.P.摩根,這個人在1895年和1907年連續兩次「拯救」了美國,因為當時美國發生了重大的金融危機,經濟面臨崩潰,J.P.摩根憑一人之力,募集資金、力挽狂瀾,最終穩定了國內金融和經濟。

 

J.P.摩根在鼎盛時期,擁有全美企業資本的25%、金融資本的33%、保險業的65%,控制著全美鋼產量的65%、鐵路的30%。J.P.摩根被華爾街的金融銀行家們稱為「銀行家的銀行家」。

 

當然,J.P.摩根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J.P.摩根最輝煌的時候,正是美國經濟總量超過英國的時候,J.P.摩根在全球來看,被認為是美國的代表,而英國依然是當時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帝國,J.P.摩根在擴張的過程中,尤其是在經濟命脈領域,比如金融和航運等市場,跟英國展開了諸多博弈,當年的這種博弈,類似於現在中國公司去收購美國公司,美國直接下令禁止一樣,當時摩根控制的公司去收購英國的公司,英國也是各種警惕和阻止。

 

J.P.摩根巨大的影響力,白宮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果J.P.摩根一旦逝世,繼任者如果不是一個極度愛美國的人,就算繼任者依然愛美國,但其影響肯定無法跟J.P.摩根相提並論,那麼美國金融市場一旦陷入危機,怎麼辦?

 

很巧合的事情發生了,1913年3月31日J.P.摩根逝世,同年的12月23日聯準會(美國中央銀行)正式成立。要知道在J.P.摩根去世之前,美國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的,J.P.摩根一度扮演了這個角色。

 

也可以這麼說,J.P.摩根逝世後,美國立刻成立了中央銀行,以填補其留下的「權力」真空。

 

然而,聯準會的成立,僅僅是從國家層面找到了一個「最後借款人」的替代者,原來是J.P.摩根,現在是聯準會。這並沒有完全顛覆美國金融業的整個運作邏輯,美國作為金融立國的國家,對金融業的依賴之強,超過全球任何國家。

 

時至今日,美國最賺錢的前十家公司裡面,其中四家是銀行,產業佔比最多。可能大家覺得中國最賺錢的公司也都是銀行,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問題在於,中國這些最賺錢的銀行都是國有企業,最終利潤會流入到國家的財政系統。

 

依然由摩根財團掌控的摩根大通,其利潤僅次於蘋果公司,排在美國最賺錢公司的第二位,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排在第四和第五位,也就是說,美國最賺錢的前五家公司,三家是銀行。

 

最新一期美國企業利潤排行榜前十名

 

如果你要統計一下美國一百多年來最賺錢的公司,銀行的位置幾乎雷打不動,其他行業僅僅是偶爾上榜,蘋果、谷歌這樣的公司,其成立年限還不及摩根大通的零頭。摩根家族的銀行成立於1860年,蘋果公司成立於1974年,谷歌成立於1998年。如果互聯網巨頭不抓緊切入金融,未來也有可能在利潤榜上消失。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糊塗了,這跟區塊鏈、比特幣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關係很大。

 

美國的商業銀行,其為了獲得對金融業和其他產業的控制,設置了諸多的程序,而這些程序本身也都隨時滿足白宮對其他國家的金融制裁需求,所以如果一旦誰敢去挑戰這些程序,金融財團會告訴你,你是在挑戰美國的殺手鐧金融武器。

 

這一次祖克柏在國會遭遇金融業代理人議員們的狂轟濫炸,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傳統的銀行系統,能夠保證金融的安全,能夠保證美國制裁其他國家的手段,一旦Facebook發行Libra,就會對這些手段構成威脅。

 

但問題是,美國銀行業的這些程序和控制系統,本身帶來了非常高的金融運行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全都變成了銀行業的利潤。也就是說,挑戰美國金融業,就是在同時挑戰兩個勢力,一個是白宮,一個是金融財團。

 

區塊鏈和比特幣有能力挑戰這兩股勢力嗎?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去美國的商業銀行開個帳戶,其有多個選擇,比如常用的有支票帳戶、儲蓄帳戶、貨幣市場存款帳戶、定期存款帳戶等。有的帳戶只能消費,如果你存的錢不夠,每月還會收你一定的手續費;有的帳戶只是用來存錢的,無法線上消費,也無法刷卡,只能取出來;還有一些是特殊功能的帳戶。

 

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要發行的數位貨幣Libra,整個白皮書第一句話就寫道:「Libra的使命是致力於為數十億人,提供一套簡單的全球化貨幣和金融基建服務。」的原因。

 

在全世界諸多地方,生活著離金融資源非常遙遠的民眾,這些人的收入如果在美國銀行業裡面,開個消費類用於支付的帳戶,可能連每月的帳戶管理費都交不起(大部分銀行免收管理費的最低存款要求數百至數千美金不等)。

 

同時,在美國現有的金融機制之下,金融業跟政治是完全掛鉤的,甚至比美國的航空母艦都要更具有實際威懾意義,因為美國「教訓」諸多國家的首要選擇是金融制裁,而不是派出戰機或發射導彈。

 

最近二十多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崛起正在挑戰諸多產業,但在美國,金融業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我們可以看到,給全世界帶來了互聯網革命,以及擁有蘋果公司這樣的美國市場,竟然在行動支付領域遠遠被中國甩在後面。其原因有很多,但根本的一點在於,政治層面和傳統金融勢力的壓制。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對美國金融業的不滿達到了頂峰,互聯網技術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於是,在互聯網巨頭支持下,匿名者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區塊鏈這個概念出現了。

 

十年後的2019年,比特幣等存活在美國金融業系統之外的加密貨幣市值,已經超過2500億美元,最高的時候跟摩根大通4000億美元的市值相當。儘管遭遇美國金融財團和白宮的「圍剿」,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時下Facebook推出數位貨幣Libra的決心和意志。

 

如果要問比特幣這顆「核彈」的初心是什麼,那可能就是針對美國已經政治化和巨頭化的金融體系(單純的政治化或單純的巨頭化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兩者的結合)。至於區塊鏈還能發揮什麼作用,恐怕就要看掌握在誰的手裡了。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肖磊:區塊鏈是「核能」,比特幣是「原子彈」,那誰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