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寒冬之下的產業思考
DUONetwork / 何渝婷編譯
2018-12-28 15:58

2019將至,區塊鏈產業的冷空氣持續擴散。12月14日,曾被一些從業者認為是區塊鏈產業資金最雄厚的穩定幣項目 Basis發布公告,因監管壓力而決定關閉項目,並向投資者返還資金。聖誕節當天,礦機產業巨頭比特大陸也對外確認了「人員優化」的傳聞。近日,比特大陸的勁敵,日本互聯網巨頭 GMO 也宣布停止一切的礦機研發、製造和銷售活動。

 

泡沫退去後圍觀者陸續退場,相關產業也開始縮衣節食,留守的能否成為沈澱後的金子?就近期區塊鏈以及相關產業的項目發展走向,我們繼續採訪了 DUO Network CEO 李樂為。

 

項目生存所需的特質

 

對於 Basis 的關閉,李樂為雖感到意外,但也表示這件事具有標誌性作用。「我不認為 Basis 是一個騙錢的項目,他更多的是一個擁有非常遠大的願景,在一個很樂觀的市場下,沒有考慮太多實際落地的難度和阻力的一個理想主義項目。這也是為什麼當Basis發現他們實現不了當初設想,決定退出的時候,起碼從官方來看,投資人的反應是比較良性的。」李樂為說道。

 

基於這一點,Basis目前代表一個趨勢:這一輪泡沫破滅後,很多過於理想化的項目最好的結局,或許是像Basis這樣關停,而不再是強硬地推動下去。那些在早期就考慮到潛在阻力的項目,則能夠在這波大浪中繼續走下去。這相當於是個「大浪淘沙,沙裡淘金」的過程。能在熊市中「發光」的項目,它們既需要技術創新,又能夠承受各種各樣的困難,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執行力。即便拋開區塊鏈這個產業,任何一個想在產業中立足的項目,都需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優勢。

 

因此,接下來很多項目在宣傳上,可能不會再像上半年那麼高調和浮誇,那麼理想化,而會更多地去想一些具體的執行。比如技術上是不是成熟、安全,能否給用戶帶來額外的增值,還有能不能夠獲得監管或者政府的許可。李樂為表示,作為一個區塊鏈的項目來說,很多半年前或一年前覺得重要的特質現在可能沒有那麼重要了,而之前所忽略的特質現在可能變得更重要了。

 

舉個例子,比如很強的市場營銷能力、社群運營能力,吸引眼球、追逐市場熱點的能力,可能在現在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現在更重要的是,對於他所要服務的領域的生態理解是否夠強。如果做金融領域,對於所想要顛覆的領域或者想要模仿的那個金融產品的領域,需要具備很強的領悟力、理解力,以及實際操作經驗,包括跟傳統媒體、傳統資本,跟監管方、跟政府打交道的能力,現在就會變得比原來重要很多。

 

礦機產業的未來走向

 

在2013、2014年時,大多數礦機產業都難逃沒落之路。而在這個週期崛起的比特大陸,也是在2013年那個週期後建立的。礦機產業到這個節點,會像之前一樣出清,還是會以相對低的運用維護成本的狀態生存下來?現在這幾家大的礦機公司(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他們的規模已經很大了。在接下來這兩三年,他們會和之前一樣,還是會有比較大的不同? 

 

李樂為認為這些公司會與之前的公司有非常大的不同。

 

原因是市場已經清楚意識到,比特幣本身已經被礦機生產商綁架了,尤其是從十一月份以來的這一輪比特幣下跌。很多人認為,比特幣跌破五千美元是因礦機生產商的算力大戰所導致,但是算力大戰本身並沒有導致比特幣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響。大家是通過算力大戰發現,原來礦機廠商控制了礦池,礦池又有非常大的權利可以把算力隨意調動。由此引發大家質疑比特幣是否真的能做到去中心化。事實上,可以生產出最先進礦機的廠商屈指可數,而他們的品質又是如此之多,如果湊在一起,確實可以對比特幣產生51%以上的攻擊。

 

礦機公司容易被自身束縛。當公司盈利到一定程度後,旁人會發覺一間公司在產業的權利過大,便開始質疑其身家,其賴以為生方方面面的價值(比特幣或者比特幣現金的價值)。換言之,礦機生產商作為一間公司是有上限的。當它到達了上限節點,人們便會開始產生質疑,隨之而來的是業務的減少,以及最終倒下。因此,礦機這個市場並不是個長青的產業,在某個階段是必需品,過了那個階段之後,這個業務可能難以延續下去。

 

「我們發現今年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虛擬貨幣或者說token,它代表的不再是一個cryptocurrency了,它代表的是一個法幣資產。它可以代表美元,也可以代表黃金或者其他標的,其中以代表美元的例子尤其突出。」李樂為解釋道,這些資產在比特幣還沒有建立起自己作為區塊鏈領域的清算和結算的核心資產之前,它們就已經進場。

 

所以,未來比特幣所面臨的,不只是其他類似的虛擬貨幣競爭,而是所有這種已經通證化了的資產競爭。這將會嚴重影響比特幣本身價值的上限。未來,或許所有人都會用某種美元或者人民幣的穩定幣來清算,不再用比特幣,這種可能性亦是存在的。挖礦產業嚴重依賴於比特幣,然而在挖礦之外,區塊鏈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 。 

 

現階段許多人都在陸續退場。沒有退場的人如果能熬到下一輪,真正做事情的話,會在下一輪收穫到自己想要的成果嗎?

 

李樂為認為,熬的人最終會被市場淘汰。當一個人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時,他不會覺得是在「熬」,而是認為這裡有一個新機會,他要去付諸行動。只是在市場低迷時期,這個機會可能變得沒有原來那麼輕易。在任何市場下,優秀的項目始終能夠獲得支持和融資,區別只是在融資的數額。真正優質的項目和團隊是不會因資本寒冬而被掩埋的。

 

縱觀歷史,很多想法其實是一次又一次被提出來,一次又一次被人們嘗試去驗證。但是真正驗證成功的,往往未必是最初提出這個想法的人,這就有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能力將會不斷累積和提升。

 

現在區塊鏈領域絕大多數的項目、公司,未來都不會長期存續下來。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後,重新崛起的巨頭,必定是早年就已進入這個產業,只是他的第一、第二、第三個項目失敗了,他的第四、第五或第六個項目成功了。在這個過程中,人的經驗總是在不停累積的。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寒冬之下的行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