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型資產正夯,但加密資產如何解決交易的風險?
橙皮書/張詠晴編譯
2018-11-22 15:10

 

把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產品組合起來,構成一種新的複合型資產,比如穩定幣、比特幣ETF、期貨、STO,這股風潮最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這種資產背後的巨大風險:傳統金融和加密領域的結算系統截然不同,貿然跨界非常危險。

 

複合型資產分兩種,加密式傳統資產和傳統式加密資產。

 

加密資產這種純數字的無記名證券,從設計之初就是點對點,以總數計算,即時結算。交易加密資產時,買家和賣家同時完成價值的交換。

 

傳統金融系統完全相反,包含多層中介,以淨值計算,有延時。

 

傳統金融這麼設計是有原因的。比如延時就是為了讓金融中介機構,能夠互相之間以淨值計算去結算。以淨值結算也是如此,它可以最小化中介機構必須持有的流動性和資本,哪怕會犧牲消費者的利益,但是方便了中介機構。

 

按淨值結算時,買家和賣家不是即時完成價值交換的,而是先由中介機構把這筆未結算的交易放在那,等到特點時間(比如一天)再把這段時間裡的所有交易一起結算。比如在證券產業裡,經紀人會把所有客戶在一天內買賣蘋果股票的所有交易算一個淨值,一次結算,而不會沒有一筆交易就結算一次。

 

傳統金融結算機構的這些特點,帶來的風險是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和不準確的產權帳本。交易對手風險是指合約中的一方違約的風險,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經紀人拿了你的錢,卻不給你蘋果股票。

 

不準確的產權帳本會導致Dole Food這樣的事件(華爾街會計系統憑空創造出了33%的虛假Dole Food股份),還有代理投票不準確的問題。傳統結算系統,正是傳統金融的阿基里斯之腱。

 

在加密金融世界裡,交易對手風險就完全不存在了,點對點的系統天生就是一個「delivery-versus-payment system」。

 

總結成圖表是這樣的:

 

1542768320259_imgFile

 

由於加密系統客觀上有更低的結算風險,我認為不同資產的結算風險排序從低到高是這樣的:原生加密資產、加密式傳統資產、穩定幣、傳統資產、傳統式加密資產。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複合型資產崛起:穩定幣和STO背後的巨大風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