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暴跌惹的禍?只有26%的人信任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
區塊印象/decrypt&cryptonews/Masaka/張詠晴編譯
2020-04-24 18:00

最近《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只有26%的人,信任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人們更願意接受央行發行的中心化數位貨幣。

比特幣誕生已過十載,以它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終於從小眾群體走進主流視野,引發了廣泛關注,卻仍不被大多數人看好,這是為何?要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讓加密貨幣獲得更多主流人群的信任?

比特幣信任度「最低」

時下「無現金支付」的概念已經很普遍,各種各樣的技術替代了實物鈔票和硬幣。《經濟學人》發起的這項針對3000多名數位支付用戶的調查發現,現金只是第三種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並且有85%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很熟悉數位貨幣。

數位貨幣的好處有很多,改善金融追溯、增強普惠金融、降低成本。這使得從中國到瑞典的各國政府和企業——包括Facebook和投資銀行摩根大通——都在試驗自己的數位貨幣。如今在美國,大家對「數位美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同樣是「數位化的貨幣」,人們對比特幣和對金融企業、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的態度卻相差甚遠。

調查發現,人們對央行支持的數位貨幣的信任度最高,對大型金融公司發行的數位貨幣的信任度位居第二(為40%),對大型科技公司的信任度略低(為36%)。

受訪者表示,他們會信任銀行、大型企業——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金融企業——而不是像比特幣這樣沒有任何特定組織支持的去中心化數位貨幣。

因此,擺在面前的事實是,人們對數位貨幣的熟悉程度空前高漲,但對比特幣等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依舊嚴重缺乏信任。

如何改善信任問題?

過去,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受到大量負面報導,央行、商業銀行都將其稱為「史上最大的泡沫」,雖然後來被證偽,但刻板印象已經形成,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大家對加密貨幣的看法並非易事。

信任的缺乏也意味著市場擴張受限。如果加密貨幣市場想進一步發展,必須先解決遺留在眼前的難題。那麼,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使得加密貨幣被大規模使用呢?

1. 用戶教育

這一條對加密貨幣的未來非常重要性——人們應該如何使用它?在《經濟學人》的調查中,有44%的受訪者表示,使用加密貨幣的主要障礙是「不理解如何很好地使用它」。

《比特幣和區塊鏈基礎》的作者就說過,「你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識和能力來使用數位貨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些技能」。事實也是如此:調查發現,擁有大學或更高學位的受訪者使用加密貨幣的可能性,是擁有高中文憑或職業培訓的受訪者的兩倍多。

2. 讓它變得更安全

有32%的受訪者表示「加密貨幣技術不安全」。雖說這一點與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但加密貨幣的確沒做到100%的安全,盜幣、丟失、駭客等等現象頻繁出現,瑞典央行總裁曾經就強調過,網路犯罪是這一領域發展的關鍵挑戰。

3.更多的使用選擇

28%的受訪者發現,現實生活中能用到加密貨幣的地方實在太少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把目前已有的應用場景做到極致,這樣隨著用戶體驗的升高,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從而使得應用場景的多樣化成為可能。

4.簡化購買流程

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購買數位貨幣的步驟過於複雜。如何消除這道門檻,是讓數位貨幣走進更多普通人生活的關鍵。

5. 防止非法活動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數位貨幣主要用於詐欺或非法交易,這並不奇怪——調查中有25%的人都這麼認為。世界上大多數監管機構都持同樣的觀點,很多政府都會對加密貨幣進行嚴格監管,以防止它們被用於洗錢或資助恐怖活動。另外也有數據顯示,在所有的「暗網」交易中,比特幣交易只佔到其中的1%不到。

6. 展示其內在價值

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相信數位貨幣有內在價值。

事實上,投資銀行摩根大通曾表示「比特幣具有內在價值」;美國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也說過,像BTC這樣的無國界貨幣「可以帶來巨大的宏觀經濟效益:為無銀行帳戶的人提供銀行服務,保護消費者的購買力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等等」。認定其具有內在價值的畢竟是少數,如何向大眾科普其內在價值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結語

病毒黑天鵝為「無現金經濟」創造了巨大機會,但加密貨幣依舊不被主流人群信任,大多數人仍然認定中心化的解決方案是更好的選擇。

其實出現這種狀況並不奇怪,只有11年歷史的比特幣仍處於起步階段,要知道央行已經存在數百年。

短時間內要讓人們從一個「可控且可信」的模型轉而信任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模型是非常困難的,它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去教育用戶。而教育的事情,往往無法一蹴而就。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比特幣信任難題:只有26%的人信任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