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冷卻後,區塊鏈產業似乎逐漸走上了正軌
搜狐 / 何渝婷編譯
2019-01-19 11:10

一年多前一枚比特幣可以買一台進口汽車;今天,卻只能買得起比較貴的機車。毫無疑問,2018年比特幣敗得一塌糊塗!

 

2018年比特幣投機狂潮失敗後,為什麼說區塊鏈的春天來了?

 

2018年,比特幣為什麼會大跌?

 

2018年,加密貨幣總市值,從8310億美元的歷史高峰,下滑到2019年1月的1080億美元,跌掉7000多億美元,下滑80%。

 

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比特幣為什麼會跌這麼厲害?

 

大跌原因一:華爾街交易員放空比特幣,衍生性商品交易大幅開放

 

著名的避險基金交易員,道全球顧問公司創辦人——馬克·道,在2017年12月27日,下了他人生第一筆比特幣期貨的空單,並且開始寫文章,倡導放空比特幣。在2018年底,他宣布平倉時,幣價已經下跌了80%。沒有人知道在這期間,道究竟賺了多少。

 

當道賣出比特幣時,全球只有少數交易所合法提供比特幣的衍生性商品交易。但是過去這一年來,全世界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都開始提供比特幣、以太幣等衍生性商品;允許的槓桿倍數也逐漸上升,交易員輕易就能做到200倍的槓桿操作,這樣賣空就非常容易了。

 

大跌原因二:市場監管還不完善,ICO團隊趁機獲取暴利

 

然而,幣價之所以大跌,不只是因為像道這樣的交易員。

 

「如果你事先知道,把手上的巨額以太幣匯出,會讓幣價大跌,為什麼不順便用空單,再反手賺一筆?」 許多新創團隊,的確悄悄這麼做了。

 

在通過ICO募集到資金後,他們會將加密貨幣轉手賣出,換成美元,從而使對應的主流幣、非主流幣也都下跌。

 

同時也能看到,在2018年末期,國際創投的資金也正在退燒。這毫無監管機制、難以追蹤金流的加密貨幣市場,瞬間變成了資金屠宰場。

 

從傳統金融業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仍然過於野蠻,法令架構還是太過鬆散。沒有足夠的監管工具,去阻止傳統金融業視為違法的操控價格,只有避險基金、或是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投行,會選擇投入。這樣一來,它就永遠不會成為主流金融資產類別之一。

 

今年9月紐約證監會,針對美國境內的多家交易所,進行操縱幣價的調查。

 

區塊鏈應用,絕境逢生

 

現在大家也都比較清楚,區塊鏈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了。

 

只是應用區塊鏈這件事,已經不能變成創業題目。未來應用區塊鏈,會變得跟用藍牙、用網站一樣普通,不是賣點。「關鍵是你要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去掉了鍍金外衣和幻想,真實應用才會跑出來,區塊鏈未來將會「很無趣」。但是,各種扎實的應用仍在進行,再加上大型的機構著手研究,在這平淡無趣中,2019年反而會出現區塊鏈的成功商業運用,而且規模將會比過去大很多。

 

紐約證交所、美國富達投資集團,都宣布將會推出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應用及服務。

 

除此之外,亞馬遜、AWS、IBM、微軟、甲骨文、Google等科技公司,也都宣布了區塊鏈的應用計劃。

 

在中國也是這樣。2018年12月,財金訊息公司,正式將區塊鏈運用到公司財報徵詢審計上,過去要審計一個公司,要向銀行、合作單位、上下游公司發出無數的徵詢函,然後等待對方確認蓋章,再寄回給審計機構,費時費力。現在,有了區塊鏈,解決了紙本簽章流程耗時、準確度不高等等的問題。

 

而這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監管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追蹤交易的進展和背景情況。

 

市場冷卻之後,區塊鏈產業,似乎逐漸走上了正軌。

 

不知道區塊鏈再次火熱之後,會不會重蹈覆轍?這就要看人類的貪婪是否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比特幣崩了 區塊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