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場景單一的瑞波幣(XRP),憑什麼穩居市值第三?
白話區塊鏈/原創:JackyLHH/張詠晴編譯
2019-07-15 10:39

 

如果你查看近年來的加密貨幣市值排行榜,你會發現,每年都有不少「新面孔」進入前十,但能多年穩居前十的幣種屈指可數,瑞波幣(XRP)算是其中之一。

 

提到瑞波幣(XRP),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市值第三」、「跨境支付」兩個標籤上,並沒有真正深入瞭解過。比特幣有中本聰,以太坊有 V 神,EOS 有 BM,萊特幣有李啟威,而對於瑞波幣的創辦人,大部分人連聽都沒聽過,關於瑞波的新聞媒體報導更是屈指可數。

 

一個如此「低調」、大部分業內人士都不太瞭解的幣種,為什麼能長期穩居市值前十?它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

 

瑞波(Ripple)與瑞波幣(XRP)

 

每一個幣種都有各自肩負的使命:比特幣要做「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取代銀行和信任中介;以太坊要打造成一個運行智慧合約的去中心化平台;EOS 想做高性能、可大規模商用的底層公鏈;萊特幣致力於成為小額支付工具。

 

瑞波幣(XRP)的使命,是給用戶順暢的全球支付體驗。

 

說到全球支付,因為牽涉到跨境,往往流程手續繁瑣,轉帳速度緩慢,交易費用高昂。目前,在跨境支付方面最常用的是 1974 年推出的 SWIFT 銀行結算系統。SWIFT 系統為傳統的銀行機構結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標準化、自動化的通訊業務,從而大大提高了結算速度。

 

然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3-5 個工作日、高額的手續費以及跨境支付,牽涉到各種材料證明和漫長的審核流程,讓 SWIFT 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和個人在跨境支付方面的需求。

 

2012 年,Chris Larsen 和 Jed McCaleb 聯合成立了 OpenCoin 公司,推出瑞波(Ripple)項目,想讓瑞波幣(XRP)成為金融機構用來解決全球跨境支付的「中間橋接貨幣」,以構建轉帳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全球支付網路。

 

為了更快的支付體驗,瑞波(Ripple)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共識算法 Ripple Consensus Algorithm,每秒可以處理 1500 多筆交易,確認時間只需要 4 秒,每筆手續費低至 0.00001 XRP(十萬分之一個 XRP,不到 1 美分,幾乎為零)。

 

▲傳統銀行、BTC、ETH、瑞波的交易確認時間對比圖

 

不同於比特幣的 PoW 挖礦獎勵機制,瑞波(Ripple)網路沒有礦工,只有驗證節點,且所有的驗證節點都需要經過公司的審核通過。

 

上線之初,總量為 1000 億個的瑞波幣(XRP)就已經全部產出。其中,創辦人保留了 200 億個,剩下的 800 億個全部歸公司營運出售。公司方面表示,保留這麼多瑞波幣(XRP)一是為了保持其價格穩定,二是可以依據市場情況進行拋售。市場上的流通量,主要來自於創辦人和公司的拋售,拋售瑞波幣(XRP)是公司獲利的途徑之一。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詬病「瑞波幣非常中心化,公司高度控盤」的原因。

 

由於瑞波(Ripple)的主要目標是打造跨境支付網路,而不是挑戰現有的法幣體系,所以很多銀行、金融機構、政府機構願意參與到瑞波(Ripple)的網路中,透過瑞波(Ripple)網路更好地解決跨境支付方面的業務需求。

 

▲瑞波(Ripple)的部分機構用戶

 

做為世界上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路,瑞波(Ripple)因為操作簡單、轉帳快捷、手續費低廉,而受到了眾多的關注和追捧。2014 年,OpenCoin 公司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 「全球 50 大最聰明公司」之一,理由是「這家創業公司發明了自己的數位貨幣,用更低的成本進行跨境交易,尤其是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參與全球貿易」。

 

2015 年, OpenCoin 公司正式更名為 Ripple Labs,以便更好地營運和推廣瑞波(Ripple)。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使用場景單一,價值來源有限的瑞波幣(XRP),憑什麼穩居市值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