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AI & Blockchain》香港立法會前議員(資訊科技界)、香港互聯網協會創會主席莫乃光:加密貨幣的下一步,尋找亞洲金融科技及法遵科技的機會點
ernest
2021-01-07 11:00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資訊科技界)、香港互聯網協會創會主席莫乃光,以「加密貨幣的下一步,尋找亞洲金融科技及法遵科技的機會點」為題,在第四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透過視訊方式分享他觀察亞洲加密貨幣的發展趨勢。

首先,莫乃光提到,人工智慧、區塊鏈的應用在近年會如春筍般出現,兩者最大的共同特性,背後使用的技術原理都與「數據」息息相關。因為數據等比速度的增長,讓更多AI、Blockchain得以成真。而人工智慧相對於區塊鏈,近年大眾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反而區塊鏈的真實樣貌,許多人還是一知半解,甚至經常把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混為一談。

如果用相對容易理解的原理,來說明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差異。一言以蔽之,就是區塊鏈是實現加密貨幣的技術,區塊鏈是底層支撐的網路,而加密貨幣是上層的具體工具。目前市面上的加密貨幣已經多達數百種,其中比特幣最為知名,而且逐漸成為主流交易媒介的工具。

莫乃光接著提到,相對於民間私人發行的交易貨幣,近年另一種是由各國政府發行的數位貨幣,稱為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莫乃光剖析亞洲各地政府,包含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對CBDC的發行態度也各有不同。例如中國在發展數位人民幣的進度屬於名列前茅快速,之前已在深圳展開人民幣1,000萬數位紅包的試點運作。

不過也因為CBDC的話題火熱,儘管其他國家抱持積極討論、謹慎推行的腳步,莫乃光也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於2020發布的工作報告,相關內容主要探討CBDC必要監管程度。IMF針對CBDC給予具體的定義,稱為「司法管轄權限下的中央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所發行的主權貨幣,該貨幣是以數位形式呈現,且作為該行之負債。」

IMF同時也明文列出CBDC相關的優缺點,好處方面能降低現金成本、支付系統穩定、增加市場競爭力及紀律、支持分散式帳本技術、加強官方貨幣政策。而在潛在風險方面,IMF也列出幾項焦點,包含銀行中介功能弱化、運行是否毫無風險、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和信貸分配干預、對國際金融體系影響等。

順應著CBDC的話題,莫乃光接著探討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帶動後續法遵科技(Regtech)及監管科技 (Suptech)的運作。他指出,法遵科技主要是用來定義金融公司,如何運用科技來遵守金融法規;相反地,監管科技則是定義監管者或主管機關,運用創新技術來更有效針對金融商品進行監管。

而莫乃光也提到金融科技的應用場景,去年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在香港就有針對憑證持有人的疫苗接種驗證系統進行社會探討,當時香港就有不同聲音,認為接種疫苗的資料若公開放在區塊鏈資料庫,在技術上容易達成,但是對數據主體的個人隱私,能否連帶造成後續的社會歧視,這些影響面向就非單純區塊技術能夠解決。最後他也針對金融科技商機在亞洲及台灣的發展路徑,他呼籲各國之間應該從競爭走向合作,建立一個更多元化、分散化的金融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