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是最適合區塊鏈的領域?
infoQ / 鍾佩慈編譯
2018-10-17 16:02

區塊鏈技術是經過比特幣驗證的一項技術,比特幣等數位貨幣具有爭議性,但區塊鏈技術的前景,大家還是比較看好的。

 

IDC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區塊鏈市場中,金融業的市佔率最大,為60.5%。

 

銀行曾一度被認為是最適合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領域,IBM曾在推特上預測,2018年將有91%的銀行會使用區塊鏈技術。

 

銀行在部署區塊鏈的層面很廣,應用場景包括數位錢包、貿易融資、房屋租賃、公益扶貧、跨境支付和數位票據等等。

 

然而,區塊鏈要實現應用,還需要翻越幾座大山,安全、性能、可用、盈利等等。

 

銀行環境需要嚴密的監管,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合法合規。

 

顯然公有鏈已經觸發了金融機構的底線,所以大家不可能會選擇它。

 

而聯盟鏈有進入機制、監管節點、身份認證、去代幣等等特性,這和當前嚴密的監管環境,是相吻合的,所以大家會選擇聯盟鏈來堅固金融創新和金融穩定。

 

2015年9月,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新創公司R3,發起了R3聯盟。

 

許多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像是高盛、富國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42家銀行,都有參與R3。

 

R3宣稱,要用技術變革整個金融業。

 

R3的產品Corda,用於管理金融機構之間的法律協議,並限制了各方可以看到的訊息。Corda很像銀行,它具備了半中心化的屬性。

 

後來,Linux基金會在2015年12月,發起區塊鏈數位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HyperLedger,成為跨產業的區塊鏈技術標準,各領域的企業都在該平台上貢獻了代碼。

 

2016年,Chinaledger和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成立,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中國十餘家商業銀行,都紛紛宣布加入。

 

然而,聯盟鏈作為基礎設施,還沒有得到同產業公認的測評標準,且各行業對區塊鏈技術在功能與性能上,也還沒有清晰的需求。

 

不同業態的多樣化業務需求,對聯盟鏈的通用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既存的「模板」都有被「作廢」的可能。

 

另外,如何從底層設計上,平衡聯盟鏈中的各方利益及話語權,並踐行權力分配與管理,又是另一個大難題。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公鏈不行,聯盟鏈就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