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區塊鏈無法幫助教育產業?讓我們從產業概況來看看
孫副社長/張詠晴編譯
2019-03-22 16:24

 

在正文開始之前,先給各位讀者提個醒:本文並不是以一個典型的區塊鏈應用報告,按照以往的套路,區塊鏈與各產業結合的報告模式應該是這樣的_產業千瘡百孔,痛點頻發,區塊鏈則如白衣騎士一般斜刺裡殺出,剔除痛點,臨陣解圍,最終全文在一片皆大歡喜的總結歸納中落下帷幕。而本篇報告卻介紹的是一個並不成功的區塊鏈技術落地產業案例。也就是「區塊鏈+教育」。

 

之所以決定將其發出,主要是因為很多時候失敗比成功更有參考意義。別人的成功經驗往往是難以複製,但失敗的教訓卻通常可以借鑒,而區塊鏈與教育結合給我們留下的啟示、則是在很多從業者的視線之外,還有這一類區塊鏈技術無法解決的第二類信任危機。

 

產業概述

 

具體來看教育產業的發展痛點。該領域稱得上是近些年來去中心化程度位居前列的一個細分賽道之一,由於去中心化的本質實際上是原本集中在中心化機構的權力出現了下沉,因此所謂教育產業的「去中心化」,指的也是原本集中在公立教育機構的教育權下沉到了多個民營教育機構當中。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現有的公立教育機構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相關訊息與技能的渴求_在需求一側,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加劇、人們的知識焦慮感近年來迅速增強,在時間維度上,對學習和教育的渴望從過去只專注以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幼稚園至第十二年級)的縮寫,目前普遍被用來代指基礎教育。)為主的青少年階段,大幅擴張到小至三五歲、老至三五十歲的各個年齡層,也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

 

在場景維度上,行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的場景從過去被侷限的線下教室,延伸到了可以使用電子設備的幾乎任何場所。在課程類別上,教育的標的也從過去的傳統文化課,擴張到了文、體、藝,甚至是一些聞所未聞的創新課程上(譬如職場課、禮儀課、美妝課等等),這些維度的延伸與發展,使得當下的教育市場變得空前龐大。然而與之相對的是,在供給一側,面對社會對各類教育產品的龐大需求,原有的中心化公立教育機構卻由於資源有限,無論是在覆蓋年齡、學習時間、還是課程類別上,均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權的下沉幾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其他的一些資訊諮詢產業(包括醫療與法律)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產業去中心化的情況,但與這些知識體系已經相對成熟固化的垂直領域相比,教育產業的課程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幅度也更大,導致傳統的中心化教育機構幾乎無法跟上這一節奏,因此教育權的下沉可以說是既深且廣,而我們也看到了「學校到處有、老師遍地走」的情形。

 

可以說,當前的教育產業已經是一個空前龐大且複雜的領域,在時間維度上,它涉及到幼教、K12、成人教育、國際教育等多個分支,在場景選擇上,它包括了線下課、線上課、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O2O;而在專注領域上,它可以涉及到文化課、藝術課、體育課、以及其他一些知識等。這些細分領域彼此之間的差別極大,由於篇幅所限,筆者在本篇報告中無法對各個賽道所面臨的痛點一一涉及,只能先闡述一些共同問題,而對一些典型性不強的場景則選擇暫時略過。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第二類信任:區塊鏈+教育的折戟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