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會更有保障?當婚姻契約也能嵌入區塊鏈
weidaran/張詠晴編譯
2018-10-26 08:00

如果說市場機制這個基礎協議,解放了個體「私慾」,透過價格和競爭,激發了每個節點創造財富的能動性,那麼區塊鏈機制這個基礎協議,便透過分散式的信用,使互不信任的節點間的大規模合作,成為了可能,這可以激發共享經濟和協同治理的巨大潛能。

 

區塊鏈基礎協議可以運用的領域從經濟、金融向政治、社會拓展,比較突出的領域有共享經濟、物聯網、去中心化社會(DAS,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區塊鏈婚姻認證(可用於有爭議性的 LGBT 婚姻)等等概念,這是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

 

從區塊鏈進化史來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區塊鏈 1.0:可編程貨幣

 

比特幣的出現第一次讓區塊鏈進入大眾視野,而後產生了萊特幣、以太幣等數位貨幣。區塊鏈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的數位支付系統,使隨時隨地的貨幣交易、低成本的跨國支付成為可能。

 

區塊鏈 2.0:可編程金融

 

將「智慧合約」的理念加入區塊鏈中,形成了可編程金融。有了合約系統的支撐,區塊鏈的應用範圍,開始從單一的貨幣領域,擴大到涉及合約功能的其他金融領域。比特股、以太坊、合約幣等新概念的出現,讓區塊鏈技術得以在包括股票、清算、私募股權等眾多金融領域嶄露頭角。

 

區塊鏈 3.0:可編程社會

 

「去中心化」功能及「數據防偽」功能在其他領域逐步受到重視。區塊鏈的應用不僅侷限在金融領域,而是可以擴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領域中去,如公證、仲裁、會計、物流、醫療、投票等領域,直至整個社會。

 

在這一應用階段,人們試圖用區塊鏈來顛覆互聯網的最底層協議,並試圖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物聯網中,讓整個社會進入智慧互聯網時代,形成一個可編程的社會。

 

總而言之,由於區塊鏈機制將人之間的信用,建立在了公開透明的算法之上,在所有涉及「強信任服務」的方面,比如合約、資產轉移、身份認證、投票選舉等,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機制。

 

以婚姻為例,婚姻一般意味著雙方透過合約綁定在一起,他們共享帳戶、地契,透過制定育兒、養老合約等,確保未來能安全的在一起。

 

2015年10月,在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全球第一例比特幣婚姻被提交到區塊鏈上,誓言被嵌入了0.1比特幣的交易中,因此將永遠出現在區塊鏈帳本裡。區塊鏈代替了政府、教會的見證功 能,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公平和自由。

 

然而,我們也要注意到,區塊鏈的算法信任只可以用於婚姻合約,卻無法保證愛情的忠貞,比如對於精神出軌的違約行為,它是無能為力的。

 

佛教比科學可能在這個方面更有發言權,世界的實相是流動的事件,而不是靜止的物件,一段關係的生滅常斷,依賴不同的緣起條件,而人的心理活動(受、想、行、識)更是無常,想簽訂算法合約來維繫情感關係,本就是該破除的「我執」,能在分開之後說一句「愛過」已是仁至義盡。

 

真實的情感交易也許從未發生,所以無法由他人為你見證、蓋戳章。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確給人類帶來很多變革,但問世間情為何物,機器人如何能懂?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大革命:從互聯網金融到個體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