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降息,這將為加密貨幣圈帶來什麼影響?
區塊鏈資訊/作者:Roger Huang/譯者:核子可樂/來源:區塊鏈前哨/張詠晴編譯
2020-03-16 17:10

3月16日凌晨,聯準會緊急宣布降息100個基點至0-0.25%,並啟動一項規模達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政策。這意味著美國貨幣正式跨入流動性陷阱。

聯準會聲明稱,新冠疫情已經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造成損害,全球金融環境受到顯著影響。本次降息將有助於支持美國經濟、穩定就業市場、維持通貨膨脹目標。

美國陷入流動性危機,多國在邊緣徘徊

到底什麼是「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Paul Krugman對此做出了經典的一句話總結:「這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名義利率已經接近甚至等同於零,因此常規貨幣政策開始徹底失效……」不用懷疑,美國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而世界多國也開始在陷阱的邊緣徘徊。

對於聯準會等各國中央銀行而言,一旦名義利率趨近於零,他們發布的任何貨幣政策都將無法發揮作用。事實上,他們倒是想用負利率來刺激投資,只是害怕引發不可預測的嚴重後果。目前已經有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打算棋行險招,試試負利率到底會招出多*****煩。

作為回應,中央銀行要麼坐視一切淪入陷阱,要麼就得推出各種非常規性質的貨幣政策。對聯準會來說,量化寬鬆與直接向資產負債表內添加金融性資產,是他們最熟悉的兩套方案;相比之下,歐洲中央銀行則開始積極研究負利率的可行性。雙方隨時有可能採取進一步降息,甚至在資產負債表中不存在對應資產的前提下硬性超發貨幣。

目前美國聯邦資金的目標利率在1%至1.25%之間,而實際聯邦資金利率約為1.1%。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引發的計劃外增發以來,聯邦資金的實際利率就一直無法達到最初劃定的 1.5% 至 1.7% (當時,道瓊斯指數也創下了至今未被打破的最大單日拋售紀錄)。

結果就是,聯準會開始採取其他方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包括透過回購等操作增加市場上的貨幣流通總量。儘管這類操作在傳統的公開市場貨幣操作無甚區別,但此次舉措的激進程度之高,仍然冠絕聯準會近年來的任何市場干預行為。

摩根大通曾發布預測,稱聯準會有可能將利率降低至 0% 至 0.25% 範圍,達到 2015 年以來的最低點。一語成讖,這已經成為聯準會為下一階段敲定的最終利率 / 貨幣政策。之前,聯準會已經表達了執行計劃外降息的意願,並表示他們打算主動出擊,借此控制因 COVID-19 疫情與市場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危機蔓延跡象。

除非聯準會能夠像 2008 年那樣主動接受負利率或者其他非常規貨幣政策,否則流動性陷阱必將出現。也許 2009 年之後的艱難時光又要來了,未來的通貨膨脹將嚴重影響個人及企業對待儲備資金的態度。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明確了流動性陷阱的定義。那麼,這一切又會給加密貨幣帶來怎樣的影響?

流動性危機對加密貨幣的影響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中本聰當初之所以創造出比特幣,就是考慮到殘酷的貨幣政策,可能給人們帶來的消極打擊。比特幣起源區塊上線時,英國正在對國內銀行發起第二輪全面救助——雖然這項財政政策本身並不算極端,但已經體現出中央銀行支持下的傳統銀行體系中存在的普遍缺陷。 自誕生以來,比特幣已經成為反貨幣政策的急先鋒,也成為人們用於對接通貨膨脹性政策影響的有力武器。

比特幣擁有嚴格的價值創造週期,透過算法確定何時可以創建新的區塊並設定區塊成長上限,借此預防人們隨意增發比特幣。利用去中心化採礦與對等網絡,系統本身不再依賴於中央銀行這類集中系統,從而徹底顛覆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這套市場加政策混合型經濟結構。

比特幣提出的新共識,也得到各類加密貨幣的積極響應。即使不以這一共識為根本訴求,大部分加密貨幣也都延續了比特幣提出的各項核心原則。

通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比特幣如今開始成為一種制度性力量;更加諷刺的是,屠龍者最終也變成了惡龍。在不少場景下,人們將比特幣視為另一種投資組合選項,甚至是黃金的「高級」版本。當然,無論大家看好還是看衰,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都成為通往更大市場力量的必經門戶。

但這也帶來了更強的不可預測性——所以機構與散戶投資者,把希望同時寄託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最安全的支持性力量身上,即政府命令。

投資者們之所以將美元、國債以及政府債券視為安全債券,是因為它們擁有當前體制的全力支持與信任。也正因為如此,加密貨幣成了短期投資者們眼中典型的「高風險」資產——它們不僅得不到政府的任何支持,反而面臨著一波波愈發嚴苛的審查壓力。

所以在短期角度來看,加密貨幣的價格有可能大幅波動,並步步趨於下行。但有趣的是,如果聯準會故技重施、再次透過量化寬鬆發行金融資產以填補其資產負債表,那麼引發的嚴重影響,終將令加密貨幣再次迎來一波資產價格飆升。

但是,最重要的結果還不在於此。真正富有遠見的決策者會忽略短期內的價格波動,轉而將其視為新的金融手段。

很明顯,結合目前各國中央銀行的反應,傳統金融體系能夠提供的選項已經用盡,潛在的穩定性危機已經超出貨幣政策的調控範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儲存價值:作為避險載體,加密貨幣甚至有可能成為大部分現有金融工具的潛在替代方案。

畢竟,COVID-19 疫情的流行已經迫使很多人居家辦公,也凸顯出利用單一國家貨幣儲存價值的作法,往往無法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因此,加密貨幣的長期發展前景以及需求不應被短期價格波動而影響。

相反,我們不妨從嚴峻的局勢中得到啟發,認真思考加密貨幣當初誕生的原因,進而探討將其作為新的常規價值載體的可能性。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福布斯:美聯儲降息至零水平,對加密貨幣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