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真的安全?關於區塊鏈的幾個疑問
天機閣/張詠晴編譯
2018-12-22 08:30

 

本文是針對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 CSIS)的報告《Harnessing Blockchain for American Business and Prosperity》(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美國的商業與繁榮,編者譯)所作出的解析。

 

作為下一代極具變革性的新興技術,美國智庫的態度如何呢?又提出哪些具有戰略性的發展問題與建議呢?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初始就指出研究的是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複雜的商業問題,而強調不關心BTC或其他以區塊鏈技術做支撐的加密貨幣,可見在目前監管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談加密貨幣色變的現象依然常見。

 

區塊鏈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

 

區塊鏈上有身份盜竊嗎?

 

社交媒體帳戶中有3%都是虛假的,因此能夠在區塊鏈上創造假的帳戶嗎?區塊鏈上的身份會被竊取嗎?

 

傳統的中心化系統由於集中管理數據存在安全隱憂、可能被盜,區塊鏈能夠解決盜竊問題。區塊鏈可以為每個人設置一個ID,提供儲存個人身份資訊的數據庫。但也隨之帶來另外一個問題:用戶可以刪除自己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嗎?

 

原則上,區塊鏈需遵守和互聯網一樣的隱私保護法,例如歐盟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有一個「被遺忘的權利」原則,用戶可以在這個原則下,詢問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從搜尋結果中刪除其數據。對於健康、財務和其他敏感數據的所有者,請求將全部或部分數據將從區塊鏈中刪除。

 

區塊鏈上的數據被設計為不可變的,因此目前還不知道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區塊鏈可以為用戶創建一個數據不可篡改的個人數據庫,但是如何滿足用戶「篡改」的需求呢?這或許就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一個悖論,對於用戶的需求,我們可能需要從上鏈的標準以及權限管理角度進行展開。

 

區塊鏈可以互相連接嗎?

 

一個區塊鏈以一種方式記錄實體或用戶的數據,而另一個區塊鏈以另一種方式記錄相同實體或用戶的相同數據。一個支離破碎的系統中,多個帳簿彼此不相連,就會形成一個「營運孤島」的世界,或者稱「數據孤島」。用戶需要同時註冊多個系統,才能因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易。

 

針對不同鏈的價值傳遞需求,跨鏈技術是關鍵,能有效銜接不同的聯盟鏈或者私有鏈,促進區塊鏈向外拓展和連接。目前主流的跨鏈技術有公證人機制(Notary schemes)、側鏈/中繼(Sidechains/relays)、哈希鎖定(Hash-locking)、分散式私鑰控制(Distributed private key control)等。

 

區塊鏈如何與鏈下數據庫相連?

 

如果一方的數據和文件在鏈下,而另一方的數據和文件在鏈上,那麼雙方能否進行交互呢?在公司的數據庫中,公司一半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可否與另一半的數據進行交互呢?

 

這些挑戰是眾所周知的,而且正在得到解決。例如,可以在鏈上和鏈下數據庫中運行相同的查詢和分析。風險是從區塊鏈上導到鏈下的數據不再不可竄改,研究人員認識到數據安全以及匯集、轉換和優化鏈上和鏈下數據集是重大挑戰。

 

區塊鏈能為洗錢提供便利嗎?

 

洗錢是一個巨大的全球性問題,金額高達1-2兆美元,約佔全球GDP總額的2% - 5%。銀行和有關部門正在進行反擊,每年花費大約80億美元來打擊腐敗問題。全世界的銀行都需要做KYC驗證。

 

由於區塊鏈的匿名特性、特別是匿名幣的出現,BTC被很多人詬病成為洗錢的工具。然而BTC的匿名僅僅是鏈上的匿名,人與鏈的交互,BTC與法幣的交互均會留下痕跡,並不是如很多媒體宣傳的那麼「無法無天」。BTC每筆交易都需要對應位址的轉移,而位址的交易記錄均可以查詢。

 

此外,BTC與法幣進行兌換這一環節是鏈下進行,仍逃不過監管,如果交易中任意一方的現實身份暴露,那麼這筆交易裡的所有參與方,都難以逃脫追索。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改變現有商業?解析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提出的10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