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發幣帶來的支付技術落地思考
硅谷洞察 / 何渝婷編譯
2019-06-27 11:45

 

一個星期前,全球最大的社群網路平台Facebook正式發布Libra,再次帶動全球熱議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建構的金融基礎設施服務。

 

一個星期內,不管是幣圈老人還是看戲的群眾,關於 Libra 的解讀持續在發酵與傳播。關於 Facebook 發幣的原因,大多的論斷都直指其希望建構無國界的全球普惠金融的野心,而我們今天希望從 Libra 帶來的技術落地思考角度,來進一步談談這個熱點。

 

社群網路是人們對於 Facebook 的第一印象,而從營收角度,Facebook則是一個廣告公司,因為他們有 90% 以上的營收來自廣告收入。這種集中式的盈利模式制約了 Facebook 進一步的成長。更令人擔憂的是廣告這個現金流,現在也飽受用戶數據隱私保護的監管壓力,這也是為什麼不久前 Facebook 宣布「建構隱私優先的社群網路」將作為自己的全新戰略方向。

 

其實,我們看到,近幾年的「古典」互聯網公司,都在新時代悄然轉型或者擴大自己的業務範圍,原來流量制勝的互聯網產品成長邏輯也在改變。Amazon 正是因為有了 AWS 雲端運算等的業務線壯大,才支撐起自己不斷高昇的估值,而阿里巴巴、騰訊則依靠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快速普及,迅速將自己的佈局擴展到金融領域,而華為因為手機賣得好,一度從通訊技術公司被人認為是個手機公司了,但最終引發美國遏制的卻是 5G 技術研究的老本行。

 

而 Facebook 怎麼可能不在看似安靜的外表下,暗流湧動呢?

 

在和矽谷的朋友們聊天時,有不少人對於 Facebook 的野心是一種判斷的,發幣的事在他們看來並不奇怪,相比 Google 的兩位創始人早已不太參與公司事務,Facebook 的創始人祖克柏一直是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而這也就促使公司能夠在這個社群終局時代,或者說是移動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升級的時代,找到了一個前進方向。

 

從目前來看,Facebook 似乎用他現有的資源打出了一副最好的牌,而且準備充分,方案務實。

 

區塊鏈技術專家、Mixin Network 創始人馮曉東在看完 Libra 技術白皮書後,就表示看好 Facebook 的這次行動:「Libra 的方案很大意義上就在於讓大家明白,不只是政府監管方、銀行、技術端還是普通消費者,明白分散式帳本的意義,就在於金融的公正透明可技術性的監管。現在瞭解到的類似的方案的項目比如 Mixin Messenger、Telegram、Kik 和 MobileCoin 等,都是在這個方向努力,而 Facebook 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方向的正確性。」

 

作為一個支付及金融產品,Libra 在安全與合規上都有足夠的思考,並給出了方案:作為一個擁有 20 多億用戶的龍頭,聯合其他具有同樣社會影響力和技術能力的大公司,譬如 Uber、Visa、Paypal、eBay 等,用聯盟鏈的模式去治理。這一做法是個對系統維護的好選擇,也是個應對合規挑戰的好選擇。這一點,從 Libra 提出的技術實現也同樣能看出:在隱私方面,Libra 使用了與監管要求所匹配的技術,並不支持像 Monero 一樣的不可追蹤交易。

 

談到技術實現,我們同樣會好奇,對於一個支付產品,除了安全與合規,我們核心還要關注什麼技術指標呢?

 

那就是「最終確認時間」。

 

最終確認時間,是零售業和日常高頻處理非常重要的指標,微信和支付寶基本都提供了即時的交易確認,因此如果一個支付技術需要面向零售,必須提供足夠短的最終確認時間。

 

最終確認時間在比特幣是不存在的,比特幣只有被 double spend(雙花攻擊、雙重支付)的概率,通常認為6個塊以後 double spend 概率極低。

 

而不少區塊鏈項目往往強調超大的處理能力、超高的TPS(交易處理速度),而對於「最終確認時間」卻沒有明確的技術指標要求,在這一點上,Libra 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實現方案差不多是 10 秒。

 

對於應用開發者來說,如果錯誤理解到帳時間會導致資金損失,正如大量的 EOS DApp 開發者,誤以為 EOS 可以1分鐘確認,實際上交易不可逆需要3分鐘。

 

而我們看到,與 Libra 的設計理念相似,區塊鏈初創項目 Mixin Network,對於最終確認時間也有自己的實現思考。

 

Mixin Network 是數位資產的閃電網路,致力於實現快速並且免費的點對點轉帳。Mixin實現最終確認不到1秒鐘並不依靠新算法,僅僅將節點處理交易數據的流程做一下修改,先驗證交易是否有效,驗證有效的交易才能進入 DAG 儲存結構。

 

這樣的修改,實際上的瓶頸在於節點驗證交易的性能和網路傳輸性能,也就是現有互聯網技術的性能。如果交易驗證算法能得到提升,比如從 eddsa 多重簽名,遷移到Schnorr 多簽,那麼網路傳輸負載會大大降低,自然就提升了性能。

 

對於用戶需求端,最終確認時間的提升,是C端消費者一定會考量是否使用這一支付產品的最重要標準之一。以前我們可能習慣刷卡、付現金,如今我們習慣使用微信支付、Venmo 這樣的行動支付軟體,都是為了追求更快更好的最終確認時間。

 

而這兩天,在矽谷舉行的 Bitcoin 2019 比特幣大會上,我們看到不少類似於數位貨幣世界「微信支付掃一掃」的應用場景:一位工程師幫他朋友買了個三明治,他朋友則立馬使用某款比特幣閃電網路錢包,掃碼支付了50000聰(1億分之一個比特幣),相當於5.5美元。

 

這樣的場景將在未來或許會更多的出現,而對於Libra、比特幣閃電網路,還有 Mixin Network 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目前,Mixin Network 的全網交易數據已經非常可觀,達到3億筆。而這些交易量主要是由 Ocean One 的撮合引擎提供,Ocean One 的撮合功能被 Coinview、Exin 和 Messenger 等應用所使用,Mixin 的鏈上交易所 ocean.one 也貢獻了一部分交易量。

 

Mixin 從數位資產交易的撮合切入,和Venmo、微信支付從朋友間轉帳切入十分相似,而 Libra 也有著自己的切入點,很容易想像:WhatsApp的朋友間轉帳;Instagram上給網紅打賞;還有,他們宣傳片裡描述的,幫助那些身在較不發達地區,無法享受到行動金融服務的人們,可以在智慧型手機和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進行快速交易。

 

總結來看,Libra 的發布是 Facebook 一年以來,區塊鏈應用落地研究的一個誠意之作,雖然只是個開始,但我們非常期待,在這個所謂的社群終局時代,世界最大的社群網路龍頭將有一次華麗轉身。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Facebook發幣帶來的支付技術落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