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的世界裡,「治理」風潮正盛行
風青萍/張詠晴編譯
2019-05-07 11:15

 

區塊鏈思想是修煉內功的心法易筋經,是導引方向隨時糾偏的指南針,是生出不竭勇氣的引擎,是鼓舞希望的一輪旭日。

 

迎著區塊鏈十年的風口,我們需要弄清楚,引領區塊鏈未來發展的思想又是什麼?

 

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說,人們計算得太多,思考得太少。努力洞明事物的本質,比急慌慌行動更有必要。風青萍借鑒互聯網的特徵,結合區塊鏈差異化情形,歸納總結出幾點區塊鏈思維,以饗讀者。

 

管理已失效,治理已盛行

 

一直以來,層級式的集權管理,是有效且高效的管理模式,而分散式架構,鬆散自由的特徵讓管理的底層結構發生崩塌,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很多觀點需要重新定義。

 

控制慾望很強的人,在區塊鏈網路未必如願,因為區塊鏈網路不再是一個城邦,而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森林,控制不如協作,管理讓位治理。

 

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強調協作互助的自組織社會。這並不是說,沒有中心化的部分存在,而是源於中心化只能因為推廣和推動存在,卻不可因為壟斷和獨裁成立。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如同試圖接近唐僧的女妖,言之鑿鑿地說,我不會吃你,只是想幫助你。

 

大一統的垂直性組織被打散,變革為無數社群組成的鬆散型自組織,公司變為社群,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依然並存,依然是承擔網路重要職能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公司給人們的感覺會逐漸發生位移,從之前的讓人膜拜的上市公司之類,縮小為一個個體戶角色。

 

有情懷的人不會再把謀求創立上市公司作為理想,如同當下的我們不會再謀求當改革開發之初的個體戶一樣。每一代人的理想的變遷也折射出時代的發展趨勢。未來的創業理想多半是想成為大師一般的圖騰人物,雖已遠離江湖,江湖卻依然流傳著其蠱惑人心的傳說,恰如比特幣的創始者中本聰那樣,創造卻並不擁有。

 

在自組織中,透過經濟激勵系統,結合去中心化的架構,建立分散式的協作。從垂直性的管理向分散式的治理轉變中,未曾改變的是圍繞人性的博弈。

 

無論是管理,還是治理,都是圍繞人性的需求,做出符合集體利益的行動。不同是,管理是為了集權的中心服務,其他參與者都是棋子,治理是為了分散式的生態網路服務,參與者享受到真正的參政議政權利,個體也因此而受益。生態與私慾的完美結合,個體與公地的多方兼顧,更重要的是,其迭代體系,不同以往傷筋動骨式的外科手術,更多的是以柔性無縫自動升級的形式體現。

 

支持治理升級的參與者,都是未來幫助推廣宣傳的推動者,也是升級後的利益相關者。治理的質量關鍵在於,如何發動和確保生態下的各類角色,能積極參與投票治理,有效行使治理權益,不浪費個體權益,不懈怠個體義務,生態也透過敏捷的評價體系,給與相應的包括榮譽、經濟等方面的鼓勵,從而建立長效治理機制。

 

社群興起、群主當紅,樂觀的看,群主會有較大的機率成為名利雙收的新職業,定位於社群領袖,其價值與所轄的社區成員數量和忠誠度成正比,和技術水平高超的技術開發者一樣,都會成為網路時代的「香餑餑」。

 

在治理的踐行中,無論是哪種共識機制,還是哪一種區塊鏈網路的功能定位,都是不可迴避的課題。先進的技術可以率先從眾多區塊鏈網路項目中突圍,而只有卓越的治理機制和框架,才能支撐其走得更遠。

 

反觀當下的區塊鏈網路,看似囿於技術的缺失,實則源於治理模式的不善,難以達成高效穩妥的共識,重則危及網路生存,輕則延誤發展時機。

 

根深蒂固的管理理念在面臨區塊鏈網路的衝擊下,將會逐漸並行乃至消融,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分散式的治理模式。治理之路仍然艱辛曲折,不過,這是求取真經的必由之路。無論是EOS的中性化憲法治理,還是星雲社群的協作,都是區塊鏈網路偉大的探索實踐。

 

沒有權威、只有平等,沒有控制,只有協商,沒有多層,只有扁平,沒有集中,只有分散。背向奴役之路,趨朝自由之光。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深度探討區塊鏈思維模式(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