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台灣欠缺的就是整體創業的環境
編輯部
2016-09-01 17:36

去年,羅淑蕾與蔣萬安角逐2016年國民黨台北市中山、北松山選區立委候選人提名,當時主流媒體皆以重要版面報導,受矚目的程度不亞於正式選舉。

 

羅淑蕾,雖然身處國民黨籍卻經常批評馬英九;在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又不斷以帳務爭議攻擊柯文哲。有人說柯P能夠當選是因為羅缺乏證據又窮追猛打,反而成了「最佳助選員」。另一方人馬,本篇訪談對象蔣萬安,長期在美國擔任執業律師。他的祖父是蔣經國,是首位投入公職選舉的蔣家第四代。不過,蔣萬安表示參與立委選舉是自己的決定,父親沒有給他任何指示。

 

以下是蔣萬安的專訪:

 

問:你之前在美國擔任執業律師,為想回台灣競選立委?

 

答:當時會決定參選,遠因是看到了太陽花運動以及地方首長大選國民黨慘敗。那時我就在思考,為何民眾對國民黨這麼不信任?去年其他政黨進行立委初選時,國民黨竟然沒有任何年輕人願意出來也給我很大的衝擊,我認為國民黨需要年輕世代出來做些改變,才能掌握時代的脈動。

 

問:你之前長期在國外發展,當時如何說服地方選民你可以代表他們?

 

答:其實我之前就有參與選舉事務的經驗。當時會選擇中山、北松山選區,主要是從小在中山區長大,再加上父親過去立委選區也在這邊,幫忙過父親輔選,跟地方上有深厚感情。

 

除了地方的感情之外,要怎樣讓民眾覺得我可以代表他們? 所以我盡量去接觸基層,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樣也讓他們了解,我進到國會可以幫他們做什麼事情。另外,立法委員不只要照顧選民,訂定法案也會影響國家的發展,我的國外實務經驗讓我處理國家事務時有更宏觀的視野。

 

問:你過去擔任商務律師的經驗,是你參與政治的原因嗎?

 

答:我在國外看過很多新創團隊,最大的感觸是,在美國,尤其在矽谷,除了創業家很有創意、能力很強以外,環境也是造就他們成功的原因。反觀台灣雖然有很好的人才,卻欠缺整體創業的環境,沒辦法支撐新創團隊,主要原因是法規限制太多。

 

我從2013年之後參加很多會議,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很多次的會議中提出我的看法,例如投資管道要更多、發行特別股,面額制取消等等。後來行政院提出的公司法修正草案有採納我的建議,可是草案還要等立法院三讀通過,還要拖很久。

 

很多這種會議每次都沒有結論,或是公務體系要層層上報;很多民生法案最後送到立法院都不知道多少年了,可是對新創公司來講時間就是金錢,不盡快改善新創環境他們怎麼有辦法跟韓國、日本、新加坡的公司競爭?

 

此外,像人才外流也使台灣的競爭力落後,我覺得必須要跳到體制內好好推動,因為在體制外推實在太慢了。

 

首圖:蔣萬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