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全民狂歡,映照對互聯網下半場的期待
新浪財經 / 何渝婷編譯
2018-11-12 14:05

「雙11」是一個必然會來臨的「節日」。邁入第10個年頭的「雙11」已經不需要過多的行銷手段來激發大眾的消費慾望,相反,它已經變成一個全民翹首以待的狂歡節,聲勢之大、持續時間之久令其他節日望塵莫及。各平台成交額破紀錄也成為意料之中的事,不同的是破紀錄的速度和新紀錄令人驚嘆的程度。天貓商城海報上的一句話可能是對這場全民購物狂歡的極好描述——你們速度太快了,我做圖真跟不上。

 

「雙11」是電商江湖的縮影,也是互聯網10年發展的映照。經歷了前期的蒙眼快跑和急速擴張,近年來,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逐漸成為共識:流量成長速度放緩,獲客成本居高不落,在幾乎所有產業都「+互聯網」後,變現渠道卻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般暢通。在電商領域,流量被巨頭壟斷的情況更加突出,除了今年上市的拼多多在下沉領域令人眼前一亮外,多年來並未出現大的變局。

 

互聯網需要新的故事和血液,巨頭也需要新的玩法。在這種情況下,曾經被互聯網「革命」的線下實體店被重新審視,成為了新的成長極(Growth Pole)。

 

「線上+線下」成為新趨勢,「新零售」等概念的橫空出世,也賦予了傳統商場中的超級市場更加多樣化的可能。流量獲取難度加大,讓各大巨頭在渠道下沉方面發力,拼多多的出現證明了下沉市場的巨大空間。以上互聯網變革的種種,均可以在本次「雙11」中窺得痕跡。

 

長週期是「雙11」的顯著特點,諸多購物平台一個月前即開始「雙11」預售,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物流和倉儲壓力,衝動消費也有望緩解,品質與性價比將成為品牌能否勝出的關鍵;在渠道方面,線上巨頭開始整合更多的線下門市資源,形成覆蓋線上線下的立體購物場景網路,背後是數據的全線打通。

 

購物場景從單一的線上購買轉向全場景消費,餐飲、出行、娛樂等線下活動也開始藉助「雙11」進行各種促銷,這也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更多機會;渠道方面,各大平台加大下沉力度,強化縣域市場佈局,搶佔低線城市客流。此外,隨著網易考拉等海淘平台的壯大,消費領域的全球化趨勢也進一步深化。

 

持續近一個月的購物狂歡,綜合考驗供應鏈、物流乃至選品、行銷實力。順暢的購物體驗背後需要技術不斷提升作為支撐。為了讓用戶順利「秒殺」,支付寶推出了以生物辨識技術為基礎的指紋和刷臉支付。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6個類別70種消費保險。

 

螞蟻金服還首次將區塊鏈技術規模應用到天貓「雙11」,為了保障物流時效,菜鳥甚至專門開設海外倉、專屬航線和包機。從體驗來講,10年前支付卡頓、物流爆倉的情況,在近幾年的「雙11」中已不再明顯,10年來,電商在某種程度上豐富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進入互聯網下半場,對「雙11」的期待,或許也正是我們對網路世界的期待。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雙11」的全民狂歡 映照對互聯網下半場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