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2.0備受討論,但要成功得先面對這些挑戰
頭等倉/Sadie Williamson/翻譯:Annie,編譯:Alonso Chen/張詠晴編譯
2019-08-26 17:03

 

最近有很多文章在討論以太坊2.0的路線圖、研究建議和現狀。但關於2.0背後的設計理念和不變量的消息,卻沒有什麼公開文章透露。明確不變量對協調工作非常有幫助,還能保證開發人員在哲學邏輯上保持一致。本文將解釋2.0中一些設計、背景以及對未來協議的影響。

 

挑戰

 

單純的第1層擴容,可能會在大程度上犧牲安全性,分片區塊鏈會阻止全局交易驗證(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正在使用的)。關鍵難題是:如何在不犧牲去中心化或安全性的前提下,進行擴容?很多競爭對手採用集中式方案。Ethereum選擇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將網路狀態劃分為1024個碎片,這些碎片表現為一組同質的區塊鏈,每個區塊鏈由一個稱為信標鏈(Beacon Chain)的根鏈協調。信標鏈運行Casper Proof of Stake協議,它沒有受託權或集中式投票權。每個節點只負責打包網路中的部分交易,可以並行生成多個區塊,從而整個網路吞吐量呈線性成長。此解決方案的不成熟的規範可回答以下問題:

 

如果沒有全局驗證交易,網路中的安全文件將如何變化?篩選驗證節點時,如何防止壟斷情形?如何設計激勵制度,以最大化地利用數據和提高參與度?

 

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協調做出權衡後,以太坊將選擇了PoS共識算法。間接地驗證全局交易,每個分片交易先由分片驗證者檢查,然後在信標鏈上提交檢查點。後者作為一個協調分片訊息的「協調器」。

 

 

不變量設計

 

協議設計關鍵點是理解協議將在哪些不變量下運行。對於以太坊和它的開發者社群來說,擁有一份不可協商的設計決策清單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將Eth2的核心分解為以下幾個要點:

 

·網路參與無需許可

·第1層的範圍應該簡潔、抽象和緊湊

·最大限度地表達協議,而不是假設它的未來用途——即符合以太坊格言「我們沒有未來」

·網路應該活躍,以便高效地從災難情況下恢復。

·將協議複雜性與應用程式開發複雜性分開。

 

無需許可

 

Eth2和其他「新生代」區塊鏈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如何確定共識參與度。Eth2的唯一要求是持有32 ETH才能成為一名驗證者。沒有受託人,沒有投票篩選驗證節點,也沒有中央法律決定誰可以參與。更重要的是,Eth2中對所有驗證者一視同仁——硬頂32 ETH。但是,任何個人都可以擁有多個驗證程式實例,簡化了安全性和共識協議。

 

從激勵設計的角度和正式建模的角度來看,投票區塊時候,規定所有參與者擁有相同的stake這一點非常重要。1個驗證=32ETH作為stake,其他區塊鏈都是採用集中式方案擴容,但對於以太坊,絕不會採用。

 

簡潔,但又能最大限度地表達

 

Eth2的目標做到核心定義簡潔、緊湊。從基本層面看,以太坊是一個可擴展、無需許可、用於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的平台。

 

無需引入應用程式邏輯, 將以太坊類比為一個Linux內核——它不取決於操作系統的功能和應用場景,而取決於在該內核構建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探索以太坊2.0:區塊鏈激勵制度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