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絕對自由貨幣?來看美國對比特幣的滲透與戰爭
碳鏈價值/作者:王澤龍,編輯:唐晗/張詠晴編譯
2019-08-19 12:30

 

長期以來,比特幣甚至說加密貨幣為人所稱道的一個特性是「自由貨幣」,即不會因任何外部的影響而令所有者喪失對其控制權,甚至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同「主權貨幣」平行的「非主權價值儲存」。

 

然而,發生在委內瑞拉的石油幣、亞特蘭大網路攻擊事件中,兩位伊朗公民的比特幣地址以及本人受到美國制裁與封禁,以及Bitfinex&Tether遭受NYAG「死磕」的事情,都不禁令人重新審視比特幣與政治的關係。

 

比特幣和政府究竟是怎樣的關係?我們不妨先從美國政府對比特幣禁令的可能性開始討論。

 

比特幣禁令的可能誘因

 

儘管迄今比特幣已走過十餘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但其仍有可能面臨美國政府的封禁——其他類似比特幣的無許可加密貨幣,也可能將有同樣的命運。

 

儘管從技術上來說,由於這類無需許可的開放式網路的點對點特性(任何人均可以運行一個全節點),封禁是無法實現的,但政府可以引入態勢嚴苛的監管,其原因包括但不限於:

 

1.以危害國家安全的名義,來將所有加密貨幣/美元的交易定性為犯罪——從而使所有中心化交易所都無法開展業務——包括Coinbase、Gemini以及其他交易所等。

 

2.對個人施加嚴格的KYC/AML要求,具體來說,如果某比特幣UTXO同受制裁人員相關,那麼美國人擁有該比特幣UTXO或者向該UTXO轉帳便是非法的,正如對兩位伊朗公民及其比特幣地址的制裁。

 

3.對ASICs以及其他礦業相關的硬體課以更高的進口稅,美國政府可能利用反華情緒,將對比特幣礦業相關設備的進口課稅,作為貿易戰的一部分。

 

4.透過聚攏足夠的哈希算力以發起51%攻擊,並對那些沒有實施檢點系統(checkpointing system)的PoW區塊鏈進行深度重組,以動搖相關投資者信心,令價格下墜,降低發起攻擊的成本。

 

如何降低禁令風險

 

需要明晰的是,上文中那四種攻擊方式代表的最壞的情況的集合,這將使聯邦政府面臨諸多法律挑戰,更不用說其需要在多機構中指導和協調各種實質性優先事項,與此同時,同加密貨幣相關的機構如SEC和IRS,早已公開承認人手不足是其執法的掣肘因素。更具體而言,以下是相關風險或部分地減輕的一些原因:

 

1.政府很有可能對交易所營運方頒布禁令,這正是中國政府曾在禁止ICO的同時所做的事情。然而,美國的系統與機制,使得政府要直接實施類似的行為面臨著更多的法律挑戰,這就要求相關禁令在美國的實現必須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

 

我們已經看到Bitfinex的母公司、Tether穩定幣相關方iFinex,與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NYAG)訴諸法律之戰,這意味著其他位於美國的交易所,由於從龐大的營收與富裕的VC手中獲資頗豐(如Coinbase在2018年第四季的E輪中獲資3億美元),在面對政府關閉它們的業務的決策時,或更有底氣與能力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進一步,如果政府真的拿交易所開刀,加密世界中的用戶、資金將會迅速湧入DEX中,幣安創辦人趙長鵬,近來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地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而今年1月份以來,以太坊上的DEX的交易量更是有著3倍左右的增幅,並且,這些DEX中,無許可的DEX佔據80%左右的市佔率。這種趨勢將進一步降低重監管對加密貨幣交易造成的影響。

 

以太坊上的DEX交易量,1月份時為8600萬美元,6月份時陡然增至3億美元+ | 來源:D5—The Science DAO

 

無許可 vs 許可型 DEXs的市佔率 | 來源:D5—The Science DAO

 

2.如上文所講,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財政部的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封禁了兩個比特幣地址(149w62rY42aZBox8fGcmqNsXUzSStKeq8C 與 1AjZPMsnmpdK2Rv9KQNfMurTXinscVro9V ,這兩個地址的最後一筆交易均停留在2019年3月13日,餘額分別為0.00024812 BTC與 0.00098789 BTC),即美國公民不得向該這兩個地址轉帳。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比特幣並非法外之地,被美國政府可以透過列入黑名單的方式,對比特幣持有者進行制裁。

 

這種制裁當然值得加密貨幣社群警醒——比特幣可能無法永遠是「自由貨幣」,但是從其實際的效果來說,目前可能是十分有限的。

 

「基本上來說,美國財政部是透過谷歌搜尋到了我與我的比特幣地址,而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受制裁人之一Ghorbaniyan向紐約時報表示道。換言之,所有受制裁人仍然有可能透過更換一個新的比特幣地址,來逃脫美國政府的制裁。而事實上,紐約時報的消息也表明, 兩位受制裁人在禁令不久後,便又重新以新的網站和加密貨幣地址重返商場。

 

退一步來說,就算美國政府因此去起訴違規的美國人或者身居美國的外國人。定罪的可能性幾何也尚待觀察,因為暫且尚無這方面的判例可循——正如美國人並無義務去核查聯邦儲備券(federal reserve note)的前後使用者的身份情況。

 

3.就施加關稅而言,由於中美貿易的推進以及數千億美元的商品業已被裹挾其中,礦業相關設備被課以重稅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這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它僅僅能夠減少算力的增量,但卻對現有的算力存量沒什麼影響—,這進一步使得第四種糟糕情況(即美國聚攏足夠的算力來發動51%攻擊)難以實現,因為無論從ASICs製造能力、晶片生產以及相關的設備、供應鏈來來說,美國手中的牌都不足夠多,這一產業同以台灣、香港、深圳、日韓等為代表的東亞國家和地區密切相關。

 

在加密礦業方面,中國的商家佔據壓倒性優勢 | 來源:btc.com

 

4.上述第四種攻擊場景是後果最為嚴重的(就其對比特幣以及其他公有區塊鏈的風險來說),但也是最不可能發生的。許多加密貨幣社群早期的密碼龐克,仍然擔心CIA/FBI滲入開發者社群,秘密收集哈希算力,最終將比特幣一鍋端。有些人甚至認為中本聰已經被逮捕並目前掌控在政府手中。這類想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 51%攻擊的實際影響在主流媒體的敘事中被放大了——儘管一些雙花是可能會發生的,但通常來說一個人的資金是安全的,並且比特幣或者區塊鏈區塊鏈網路都可以回滾,並在受到顯著攻擊之前分叉以恢復網路狀態。

 

類似這樣的事情,對於比特幣的價格來說,顯然極具負面影響,從用戶情緒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場徹底的戰爭,將比特幣的推及普羅大眾的時間節點延後至少5-10年。

 

然而這需要美國政府積攢海量的ASIC,並且從政府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政府仍在尋找可以幫助其營運全節點以輔助政府部門,進行基於區塊鏈的分析的外包商。

 

最新一例美國政府試圖直接涉足加密貨幣的事件,是SEC聘請外包商來營運比特幣、以太坊以及瑞波幣的節點,以繞過第三方來直接從各個區塊鏈內部收集和分析數據,然而這也暫時只是出於招聘階段,尚未有實際的影響。

 

  • 一些人關於CIA及FBI滲透開發者社群的想法,實質上錯誤地高估了開放式無許可網路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畢竟對美國政府來說,中東的亂局、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比加密貨幣更為重要。

 

  • 如果中本聰真的被美國政府逮捕了,那川普關於Libra在推特上發表的系列言論,以及美國財長梅努欽在新聞發布會中,就加密貨幣提出的觀點,都會因此而相當不同。

 

這可能同我們尚未有明確證據表明外星人的存在一樣,如果中本聰由美國政府把控這一想法屬實,總統可能難以在推特上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去聲張,白宮也無法保證其部分內部職員向華盛頓的媒體餵料。

 

提高接受度:湧向華盛頓的智庫和說客

 

要想獲得一個較為輕鬆的監管環境,如對於早期互聯網相對友好的《1996年電信法案》,全球的加密貨幣社群都需要更好地說服立法者,推動他們改變。達成此事最好的方式是驅動消費者對加密貨幣的的注意力,提升其接受率,並進行廣泛的用戶教育,並盡快扭轉技術接受率S曲線。

 

同時,需要有更多加密世界原生的組織、個人去與政府部門溝通,建立深度聯繫。Circle創辦人、Libra項目負責人最近落座國會參與數小時的專題聽證會,就是很好的一種溝通方式。再如,由業內頂尖公司Coinbase、Circle、DCG、Protocol Labs等牽頭成立的Blockchain Association,Coin Center,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等組織,聚焦於區塊鏈、加密貨幣相關的研究、政策立法推動等,也都是加密世界與政府部門間的橋樑。

 

這是所有公有無許可區塊鏈、由企業背書的區塊鏈項目(如Libra),甚至是央行數位貨幣的共同任務。只有讓數位資產的世界更為人熟悉、理解,並將其融入於盡可能多的美國人的生活,我們才能消除華盛頓一眾政客們的,對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被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擔憂,並釋放該技術最終能帶給這個社會的積極力量。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華盛頓對比特幣的滲透與戰爭:不存在絕對自由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