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和以太坊,他們的目標究竟有何不同?
鈺湚/張詠晴編譯
2018-11-02 13:50

以比特幣為旗幟的區塊鏈技術,轉眼間已經走過十年了,人們常感慨「十年一代人」,對於現在這個三年就會有代溝的快速發展時代,十年似乎已經很久了。

 

我接觸區塊鏈大概一年時間,據說在這個領域三年就是資深或者專家了,可見,這個領域儘管有十年歷史,卻還差了些累積,同樣十年左右歷程的雲端運算,目前已經是「鋪天蓋地」了。雖然有諸多不盡人意,但我依然覺得這是個有趣、有想像力的領域,所以,我把自己這一年透過學習得來的,對區塊鏈的粗淺認識,整理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討論。我是個業務架構設計人員,所以,我對區塊鏈的理解比較偏重「業務」和「架構」。

 

我所認識的以太坊

 

以太坊是V神2013年推出的,與中本聰不同的是,他是這個領域可以見到真身的「大神」。

 

以太坊其實也挺複雜的,不過從我這個業務架構人員的視角來看,我覺得以太坊的整體邏輯如下:

 

我所认识的以太坊

 

過於簡單了?也許吧。V神在以太坊白皮書中詳細剖析了比特幣設計,提出了四個主要不足:不支持圖靈完備、狀態少、區塊盲、價值盲。我技術道行不深,所以,覺得後兩個不是什麼大問題。前兩個則與設計目標和約束有關,中本聰只想做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沒想支持其他應用,那麼圖靈完備、更多的狀態對他而言就沒什麼意義,「現金」不是在你口袋裡就是在我口袋裡,本來也不需要那麼多狀態。

 

V神想做的就沒這麼簡單了,據說他跟創始團隊共同想出了「世界電腦」這個概念,圖靈完備和狀態擴展對於他而言就是必備的。他希望以太坊能在比特幣這種「去信任」機制上,發展出更多的應用,包括分散式自治組織(DAO)。

 

所以,比特幣白皮書沒怎麼談應用,因為它的系統目標很單一,甚至明確說有些東西就該依靠鏈下處理;以太坊的白皮書上就講了很多應用,因為它希望構建一個「新世界」,這個想法V神在接受過的採訪中也多次表達過。

 

就共識邏輯而言,比特幣只是確認簽名和一筆交易在歷史上存在,且沒有被其用於其他交易;以太坊就複雜了,它要確認一段代碼邏輯的運行結果,也繼承了比特幣的共識思路,就是人手一本帳、人人都驗證,這就使代碼邏輯不能太過複雜,否則會有節點運行不了,效率太低也會影響共識的達成。

 

比特幣雖然效率低,但是系統用途單一,習慣了也就忍了;以太坊給大家插上了翅膀,但是卻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地心引力」太大,開玩笑地講,以太坊其實比比特幣「折磨」人。V神的設計依然是劃時代的,很有突破性,對比特幣設計目標的修改也很明確,這是做區塊鏈技術研究和設計的人,必須認真學習的。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十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