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XT》台北市資訊局局長趙式隆:善用人工智慧這波浪潮,台灣有機會在數位殖民情況扳回一城
ernest
2023-07-20 09:30

「我們在Web2.0網際網路這一波發展之下,臺灣其實遭受蠻大的數位殖民情況,現在打開平台、APP,絕大部分的是國外科技業者在經營,等於我們把最有價值的資料給這些人,然後讓他們去用我們的資料賺錢。不過,我認爲在人工智慧這一波,臺灣在基礎科學能力其實並沒有輸給走在非常前面的國家,這是台灣扳回一城的機會。」台北市資訊局局長趙式隆,在第八屆《WHATs NEXT》未來科技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身為台北市資訊局局長,究竟台北市政府是怎麼看待生成式人工智慧這一波影響?趙式隆提到,現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或ChatGPT關鍵字逐漸備受關注,ChatGPT跟過去向Google輸入問題的操作方式有什麽不一樣?他認為Google顯示的頁面排名,背後運算機制是由科學家所建立,而ChatGPT有一個蠻大的差異點,「ChatGPT更像是電視名嘴,名嘴說出來的話你不會說毫無訊息量,但你會知道不能完全相信,娛樂性可能稍微高一點。」趙式隆解釋。

其次,是有關於工作是否被AI取代的討論。趙式隆認為我們真正面對的情況,其實是「會用人工智慧這群人取代掉基層的工作」。以生成式人工智慧為例,現在ChatGPT能寫出一些簡單的前端網頁程式或是基礎程式碼,這些本來可能是學藝不精的工程師在做的事情,如今厲害的工程師搭配機器之後,低階工程師原本負責的工作就被取代掉。換言之,AI驅動的實際情況是「厲害的人,正在拿走不厲害的人的工作」。

從這個脈絡放置到公部門,趙式隆提到對應的另外一件可以討論的焦點是公文的撰寫。到底未來公文是交由人來寫?或是說交由機器人來寫,改由公務員進行檢查工作,會比較省時間?不過,這個思考點就可以延伸到,生成人工智慧之於資料保護的議題。

如果是正向的效果,趙式隆舉一個ChatGPT使用案例,之前台北市政府在舉辦智慧城市展的時候,鏈結業者推出一個導覽機器人,讓參觀者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跟機器人對話,透過它回答有關智慧城市展的各種問題。而且最有效益的方面,就是展會來自四面八方的國外朋友,導覽人員可能英文、日文勉強派得上用場;但如果要講西班牙、法文等其他語種,這時候就能交給導覽機器人,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回答。

但是反過來講,政府裡面有一些屬於機敏、機密的資料,是否可以交付給ChatGPT來執行相關業務?這就需要有更深入的討論。趙式隆提到,實際上ChatGPT是一個封閉的商業系統,是沒有辦法行使資料「被遺忘權」。假如有個議題在今天還不是機密的議題,但有一天突然變成機密,資料模型是沒有辦法去抹除相關資料內容。

另外趙式隆也提到另一個思考,我們在處在不連續創新中的其中一環,接下來會面對更多的不連續創新。由於我們站在一個變化快速的時代,每一個關鍵技術出來之前,實際上是無跡可循的。例如五六年前突然有一天發現一個軟體下棋贏過世界棋王,又過了一段時間虛擬貨幣價錢突破天際,所以大家開始投入區塊鏈。又過了一段時間你看到一張投資的照片賣了好多錢,所以大家都在看NFT;又過了一段時間,看到Facebook改名叫Meta,所有人都在講元宇宙。

在這段時間要不斷追新技術,其實相對來說是很辛苦的。趙式隆就提到,「這讓我看到一件事情,新的關鍵字出現速度頻率越來越快,從一開始可能迭代的時間是幾年,也可能是一年變成半年,接下來可能是幾個月就出現一個新的關鍵字。」

「所以我會覺得,大概很難有人真的成爲先知,能預測某一項技術要流行,然後成爲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在座大家來自業界,不能不掌握住這些先機。我給大家一個的建議是也許我們成爲早期採用者,看到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學習比其他人更快。這也是我自己的座右銘分享給大家,『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有學習的意願和熱情就不用擔心技術的衝擊。」趙式隆最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