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已成國際趨勢 ?除宣布升息半碼,台灣央行還針對穩定幣提了3點建議
Annie
2023-03-23 18:45

台灣中央銀行今日召開 2023 年首場理監事會,除了央行總裁楊金龍意外宣布升息半碼,創下 2022 年 3 月以來的五度升息外,根據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央行也針對近期穩定幣之市場發展及國際監管趨勢進行研究與結果歸納。

央行表示,近一年多來,在美國聯邦準備體系(FED)連續快速升息、全球資金緊縮及虛擬資產市場爆發一連串風險事件後,更凸顯出穩定幣潛藏的風險,不僅危害投資者,規模較大者,更可能將風險蔓延至金融體系,所以加強監管力度已成國際趨勢。

穩定幣主要類型及市值變化

目前穩定幣大致可分為 3 類,分別為以法幣資產(如美元)作為擔保的「法幣擔保穩定幣」、以虛擬資產作為擔保的「虛擬資產擔保穩定幣」,及僅靠演算法機制,試圖維持價格穩定的「演算法穩定幣」,總市值約為 1,300 億美元。其中市佔率前三名分別為 USDT、USD Coin(USDC)及 Binance USD(BUSD),三者皆為法幣擔保的美元穩定幣,約佔穩定幣總市值 9 成 ,發行人分別為 Tether 公司、Circle 公司及 Paxos 公司 。

央行強調,穩定幣市值自 2020 年起快速成長,然而去年 5 月發生的演算法穩定幣 TerraUSD(UST)崩盤事件重創投資者對穩定幣之信心,市值開始下滑。因此央行針對穩定幣近期市場發展及其風險事件、國際間建議納管之原因及相關監管作為進行了說明,也針對穩定幣提了 3 點建議,希望讓大眾對穩定幣有更深入的瞭解 :

穩定幣投資者須自行評估風險承擔能力

央行強調,目前全球的穩定幣市場掛鉤美元的穩定幣為大宗,但其總市值自去年穩定幣 UST 一夕崩盤後轉為下跌,穩定幣市值目前自高點滑落。

近期第三大穩定幣 BUSD 因恐被不當利用而遭主管機關要求停發;第二大穩定幣 USDC 則是因其擔保資產之保管銀行矽谷銀行發生財務危機,而與美元暫時脫鉤;至於第一大穩定幣 USDT,也曾發生其發行人挪用擔保資產、擔保資產揭露不實等事件。顯見穩定幣並非完全穩定,仍潛藏諸多風險。

央行更以近來對加密貨幣友善的銀行倒閉,而對加密貨幣產業帶來影響為例,提醒民眾不應僅因穩定幣之規模、知名度或行銷術語而輕信之,投資者在交易或投資穩定幣等虛擬資產前,仍應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以免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矽谷銀行倒閉後 72 小時!引發的連鎖反應、幣圈震盪、收購進度一次看

將納管穩定幣?

央行指出,穩定幣的發行涉及向大眾吸收資金,與收受存款、發行證券、募集貨幣市場基金及收受儲值款項等特許業務十分相似,其透過加密貨幣市場(包括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平台及中心化交易所)提供匯兌、借貸、投資與保險等服務,與傳統金融業務相似,因此也產生與傳統金融業務相同的風險。

然而加密貨幣業者的法遵意識及風險管理機制,卻不如傳統金融業,此舉可能危害投資者權益及金融穩定,所以G20、BIS 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等國際組織,建議以「相同業務、相同風險、 相同規範」為原則,將穩定幣納管,以建立負責任創新及公平競爭的監管制度。 

此外,目前包括歐盟、英國、日本等地區,對穩定幣之監管,已逐步開始擴大到對業者的資本要求、擔保資產管理、公司治理及消費者保護等多個層面,有助於消除穩定幣的法律不確定性,建立民眾的信任,促進產業良性發展,降低對金融穩定的潛在風險。 

強調仍由金管會為主管機關

央行強調,我國現階段是由金管會,針對虛擬資產的洗錢防制範疇進行監管,金管會日前亦表示未來將適度漸進地擴大虛擬貨幣相關監理規範,例如朝向投資者保護及資產分離,讓客戶與業者的資產有所區隔並妥適管理等方向前進,以符合國際監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