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TC:2021年初以來,加密騙局已致4.6萬人損失逾10億美元
Emma Fletcher / Odaily星球日報 / 何渝婷編譯
2022-06-06 10:40

(示意圖/取自pixabay)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 FTC),近日發布了一份有關加密詐騙的報告。全文如下:

從超級盃廣告(Super Bowl)到比特幣ATM機,加密貨幣最近似乎無處不在。儘管它還沒有成為主流支付方式,但FTC的報告顯示,這儼然已成為詐騙者騙取人們錢財的一種常見手段,不免令人擔憂。

自2021年初以來,超過4.6萬人報告稱,因為加密貨幣詐騙總共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這大約是報告涉及所有損失的四分之一,金額比任何其他支付方式都要高,個人報告的中位數損失高達2600美元。

報告者稱,最常向詐騙者支付的加密貨幣包括BTC(70%)、USDT(10%)和ETH(9%)。

加密貨幣有幾個特徵對騙子而言很有吸引力,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2021年報告的損失是2018年的近60倍。

就加密貨幣而言,沒有銀行或其他中心化機構來標記可疑交易,並試圖在詐欺發生前加以阻止。此外,加密貨幣轉帳不能逆轉,一旦錢轉走了,就無法再追回。

實際上,大多數人仍然不熟悉加密貨幣的工作原理。這些考慮並不是加密交易所獨有的,但它們都有利於騙子們得手。

報告指出,社群媒體和加密貨幣是容易引發詐欺的組合。自2021年以來,近一半報告因騙局損失加密貨幣的人表示,一切都始於社群媒體平台上的一則廣告、貼文或消息。

在此期間,由社群媒體發起的詐騙導致的損失中,有近十分之四是加密貨幣,遠遠超過任何其他支付方式。這些報告中涉及的幾家排名靠前的平台分別是Instagram(32%)、Facebook(26%)、WhatsApp(9%)和Telegram(7%)。

在開始於社群媒體的加密貨幣詐欺損失報告中,大多數是投資詐騙。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FTC收到的所有加密貨幣詐欺損失中,有5.75億美元與虛假投資機會有關,遠遠超過任何其他詐騙類型。

人們分享的關於這些騙局的故事有個常見的套路,包括騙子在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理解和經驗有限的情況下,做出虛假的高投資回報承諾。

投資詐騙者聲稱,他們可以快速輕鬆地為投資者獲得巨額回報,但這些加密「投資」卻直接進入了詐騙者的錢包中。

人們報告說,投資網站和應用程式讓他們追蹤自己所投資加密貨幣的成長情況,但這些都是假的。一些人報告稱,他們曾經也測試過少部分提款,足以讓他們相信一切都是安全的從而選擇「all in」,但當他們真的想套現時,卻被告知要支付更多的加密貨幣(虛假)費用,而他們一分錢也拿不回來。

浪漫詐騙造成的損失遠不及投資詐騙,位居第二位。自2021年以來,此類型詐騙導致人們損失了1.85億美元的加密貨幣,為在此期間投資詐騙造成損失的近三分之一,而且許多浪漫詐騙同時也涉及投資方面。

根據報告,這些騙子們用他們所謂的財富和老練讓人們暈頭轉向。不久之後,他們就會在不經意間提供加密貨幣投資的入門技巧,並幫助人們進行投資,接受該提議的人報告說,他們真正得到的是一個向騙子發送加密貨幣的教程。

報告顯示,浪漫詐騙中的個人損失中值達到了驚人的1萬美元。

其次是企業和政府冒充騙局,自2021年以來報告的加密貨幣損失為1.33億美元。這些騙局有時是從一條據稱未經授權購買亞馬遜商品的簡訊開始,有時是從一個看似來自微軟安全警告的線上彈出窗口開始。

據報導,從那裡,人們被告知詐騙範圍廣泛,他們的資金有風險,騙子甚至可能讓「銀行」(但實際上並不是銀行)出面支持他們的說法。

另外,冒充邊境巡邏人員的騙子告訴人們,作為毒品走私調查的一部分,他們的帳戶將被凍結,而保護帳戶資產的唯一方法,是將其轉換為加密貨幣。

人們報告說,這些「代理」指示他們取出現金,並將其放入加密ATM機。然後,「代理」會發送一個QR code,並對著ATM鏡頭。

但這個QR code嵌入了騙子的錢包位址,一旦機器掃描,他們的現金就沒了。

此外,20至49歲的人報告丟失加密貨幣的可能性是年長群體的三倍多。報告指出,30多歲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自2021以來,他們報告的詐欺損失中有35%是加密貨幣。

然而,個人損失中位數往往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增加,70多歲群體的個人損失中位數最高達到11708美元。

以下是避免加密騙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情:只有騙子才能保證利潤或高額回報,沒有任何加密貨幣投資能保證賺錢,更不用說暴富了,沒有任何合法機構會要求你購買加密貨幣,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保護你的錢,這就是一個騙局。

千萬不要把網路上的約會和投資建議混為一談,如果你的新戀人想向你展示如何投資加密貨幣,或者要求你向他們發送加密貨幣,這往往是一個騙局。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美FTC:2021年初以來 加密騙局已致4.6萬人損失超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