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溯源領域,區塊鏈真的能讓假貨無處遁形嗎?
一本區塊鏈-棘輪 比薩 / 何渝婷編譯
2018-11-09 10:50

並非萬能

 

在商品溯源領域,區塊鏈真的能讓假貨無處遁形嗎?

 

真實的答案是:區塊鏈,並不能完全杜絕假貨,但它確實能增加不法商家的作惡成本。

 

事實上,區塊鏈是一項技術,它提供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記帳方式,解決了鏈上的「信任」問題。

 

但在商品供應鏈領域,問題不止在鏈上,鏈下的問題更加嚴峻、複雜。

 

第一個問題,就是商品可能在生產源頭就造假。

 

以蘋果汁的生產為例。廠家購買一批蘋果之後,果汁的整個生產過程是在廠房裡進行的。用的什麼蘋果,在生產過程中加了哪些添加劑......這些很難上鏈。

 

區塊鏈雖然具備可追溯的特性,但是目前只能做到在物流和渠道這些鏈上環節可追溯,想要杜絕生產源頭造假,單靠區塊鏈技術是不夠的。

 

第二個問題,是鏈上數位世界與鏈下物理世界的商品,難以精準錨定。

 

目前錨定物品的介質,主要是QR Code和晶片(RFID)。它們都適用於標準品,但很多原材料是非標品,在現階段無法和鏈錨定。

 

以奶粉為例,奶牛吃的草、喝的水,事實上是無法錨定的。

 

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將部分非標品變得標準化,比如在運輸鮪魚時,將晶片放在魚腹,再整條封裝。

 

第三個問題,是商品在流通過程中,存在人為掉包的可能。

 

以茅台酒為例。一瓶茅台在A車間生產,經過B、C道工序出廠,又在E、F等經銷商、物流手中流轉,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

 

消費者可以在區塊鏈上查詢到這些數據。然而,如果中間環節有人作弊,真茅台仍然可能被「掉包」。

 

但即便在此時,區塊鏈也能發揮作用——可以根據區塊鏈資訊,逐級查找「掉包者」。因此,對於潛在的造假人員和企業,區塊鏈存在著一定的威懾作用。

 

「上鏈並不是萬能的。但只要能在商品源頭與流轉過程中,增加造假者的犯罪成本,區塊鏈就是有價值的。」從事區塊鏈商品確權、溯源業務的哈希未來CEO賈英昊對一本區塊鏈表示。

 

根源鏈創始人徐立春的觀點則更加激進。他認為,區塊鏈溯源並不能解決假貨與次品的問題,只能作為數位化存證工具,供人事後回溯。

 

在他看來,區塊鏈溯源的目的是提升造假成本,建立「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環境,而非直接解決假貨問題。

 

「消費者往往不需要溯源,真正需要溯源的,是監管者。」量子大學區塊鏈研究院聯合執行院長陳軍表示。

 

「很多時候,溯源對消費者只能提供心理安慰。」陳軍說,「但對於監管者而言,只要把商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以及每個流程的時間、地點、操作者、動作、狀態等資訊記錄在區塊鏈上,就可以第一時間找到責任人與問題原因。」

 

區塊鏈技術在商品溯源領域大有可為,但現階段還存在很多侷限,其作用不宜過分誇大。

 

某一平台用了區塊鏈技術,就一定不存在假貨了嗎?未必。

 

要想真正杜絕假貨,最需要的,是鏈上和鏈下結合整治,加強對生產廠家與中間環節的監督,讓它們不敢造假。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雙11」狂歡將至 這一次區塊鏈會成為打假的終極利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