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法出現?從ETHDenver窺見產業發展
Openblock/mirror/Annie編譯
2023-03-08 17:40

自2月27日落地丹佛至3月4日乘機離開,在又乾又冷海拔1600米的丹佛參與了今年目前為止最大的Web3產業盛會。和眾多項目方學習並瞭解最新的產業動向,包括ZK(零知識證明)、Layer2、基礎建設、ETH2.0等,收穫頗豐。

眾所周知目前以太坊還存在許多問題,包括但不限於:Layer1 TPS極低、擁堵時期Gas Fee高昂、ETH2.0質押流程複雜等。

與比特幣致力於達成去中心化「點對點電子貨幣」價值儲存功能不同,筆者認為以太坊Ethereum功能上更接近iOS/Android平台,其最主要的特徵為可以部署智慧合約,附帶功能為發行Token(這也是2017年ETH憑藉ICO爆發的原因——人人可發token),也可以推測未來以太坊市值存在對標蘋果/Google的可能。

因此不少能人志士提出了多種方案來解決目前以太坊遇到的「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筆者在ETHDenver上也分別和下述項目方進行了討論:

Layer1:Aptos/Sui:作為Move語言的Layer1代表項目,Aptos和Sui走到了天平的兩個極端。已經發幣的Aptos透過高調的宣傳和數倍漲幅吸引了大量交易者的目光,但是其上發布的多數項目質量較低,散戶參與財富效應不明顯。而Sui則與Aptos完全相反,發幣計劃一拖再拖,同時在ETHDenver組織了為期一周的BuilderHouse支持開發者在Sui上開發、部署項目。對於Layer1公鏈項目來說,一個鏈上項目數量及質量將直接影響其鏈上TVL,並最終影響生態參與人數和幣價。在處理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問題下,Aptos和Sui均致力於提高區塊鏈的可擴展性,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尚待驗證。

Layer2:Arbitrum/OP/Scroll/ZKSync:目前Layer2領域最受矚目的4個項目。

Arbitrum:最為吸金,目前TVL接近$2billions,並且其上許多項目已經基於其Top項目GMX完成構建。本次Arbitrum雖然僅有一個展台,卻吸引了不少參會者駐足停留,並積極和基金會工作人員探討學習。

OP:在ETHDenver開始前宣布和Coinbase合作,推出基於OP Stacks的Layer2協議Base。本次合作是基於目前OP用戶結構鬆散且頭部協議不突出的情況下開展的合作,目的是為OP和Coinbase帶來更活躍的用戶群和大量TVL。但是OP目前沒有引入詐欺證明以及Base鏈潛在的KYC風險,導致用戶需要對其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存疑。Base的展台前的參會者也寥寥可數。

Scroll:目前歐美大火的ZK+Layer2,號稱最接近以太坊Layer1的ZK+EVM項目。Scroll的大火和其國人背景分不開——代碼更新快、智慧合約兼容性最強,目前其測試網每日交易數可以達到50萬+筆。如果後續Scroll可以在Arbitrum和OP的前後夾擊中,盡早完成開發併發幣,可以在日趨轉好的大環境下,吸引大量項目方和TVL部署到其鏈上,完成對於前兩者的彎道超車。

ZKSync:目前ZKSync2.0已經上線測試網,但是目前單日鏈上交互數不足100筆,開發進度緩慢且智慧合約部署難度高是導致其目前鏈上生態不活躍的主要原因。希望項目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開發端,而不是花錢在每一次的產業大會上,買最大最貴的展位。

基礎建設:除公鏈外,許多錢包項目方也參與了本次活動,並且一齊合辦了WalletCon來更好地推廣錢包產品。除傳統Metamask,以太坊第一個錢包MEV Wallet外,還有多種錢包產品,如有望大規模應用的MPC錢包、基於EIP-4337的帳戶抽象錢包、DeFi項目方推出的自研錢包,如Uniswap Wallet、1inch等。基於筆者本人多年錢包使用經驗,目前錢包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向多鏈及取消助記詞/私鑰進行發展。因此一款包括但不限於支持BTC/EVM/MOVE/Layer2的錢包更有可能在下一輪牛市獲得更大的用戶量。反人性的助記詞錢包,則也可能會被MPC錢包或者帳戶抽象錢包取代。在以太坊完成分片Sharding升級前,帳戶抽象錢包完成大規模普及的可能性較低,因此MPC錢包可能會更快完成大規模普及。

目前toC的MPC錢包有中間件錢包Web3Auth和Particle Network。其中Particle Network已經和許多歐美項目達成錢包端合作。網頁錢包OpenBlock則在大會期間上線了手機客戶端及跨鏈、NFT內置交易多項功能更新。致力於轉型MPC的OKXwallet則宣布和YFI等Top項目合作謀求拓展更大的用戶群體。在DeFi和NFT群體數量成長逐漸穩定的背景下,MPC錢包更接近Web2和無助記詞的使用體驗更可能在下一輪牛市期間完成大規模普及。

新玩法:DeFi、NFT、遊戲、DID

本次ETHDenver最讓我失望的,就是鏈上應用沒有新玩法。比如本次大會上有非常多的DID項目,但很不幸,絕大部分域名項目都是在模仿ENS,所以他們一定不能超過ENS。因為同一個地址綁定多個DID對於用戶來說不是剛需。

DeFi:除Uniswap和1inch財大氣粗地購入會場內最大最惹眼的站台外,僅有少量ETH2.0流動性質押類的展位且門可羅雀。也在側面說明DeFi類項目遇到了發展瓶頸。除主流項目外,其餘項目受交易量、流動性的影響無法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和收入。

遊戲:絕大多數的遊戲項目,目前遇到的問題是GameFi到底是Game重要,還是Fi更重要?要知道區塊鏈並不是一個有效率的網絡,無法即時處理鏈上遊戲所需的大量數據。但如果遊戲部署在鏈下並僅添加一個Web3錢包入口,那麼這是否屬於一個去中心化的遊戲?

這就要提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區塊鏈悖論:

去中心化的協議加上中心化的網站,這是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項目?

中心化的協議加上去中心化的頁面,這是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項目?

中心化的項目加上去中心化的錢包,這是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項目?

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資產可交易,積分可提現,那麼Steam上的遊戲絕大多數都可以滿足並且可玩性更高。因此目前GameFi項目遇到的窘境是,如果不能賺錢,用戶為什麼要來玩不如Steam好玩的中心化遊戲?ETHDenver上多數遊戲要不是屬於先有遊戲後連錢包,就是遊戲本身基於Web3品牌打造(如Worldwide Webb)。

NFT也遇到了同樣的窘境:NFT本身是非常中心化的(價格受發行方掣肘),並且除頭部項目外其餘NFT項目的流動性非常非常差。尤其是在價格下跌期間,用戶即使選擇低於地板價的掛單也難以賣出,導致價格螺旋下跌甚至流動性歸零(無人接盤)。在ETHDenver上對於NFT流動性提出了2個解決辦法,1是將NFT代幣化,為NFT注入流動性,缺點是需要額外引入流動性;2是將NFT碎片化,用戶可以購買0.xxx個NFT,缺點是NFT碎片化對於低價/影響力小的NFT項目促進程度不高。尤其在Blur空投背景下的價值1300萬美元的百隻BAYC爆砸導致NFT市場整體流動性幾乎歸零,NFT是否還是下一輪週期的熱點仍然需要關注。

VC:參加ETHDenver期間,筆者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到,「錢很真實」,VC們都在投基建,不投NFT和DAO」。本次大會期間筆者採訪了多個投資人,多數投資人表示本次ETHDenver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基金的關注點主要著眼於基礎建設,即公鏈、錢包等。

綜上所述,筆者對於本次ETHDenver活動喜憂參半:

喜的是產業基礎建設發展非常扎實,Layer0、Layer1、Layer2、Layer3層出不窮。新人入場可以使用更安全更易入手的基礎建設,產業對於下一輪週期區塊鏈的大規模普及做了一定程度的準備。

悲的是,很多項目完全背離了Crypto的初衷。要知道加密貨幣的三要素是去中心化、匿名性/抗審查、不可變性(同質化,1BTC=1BTC)。本次大會上推出的某個Web3 ID協議讓筆者本人非常不解,前輩們花費十餘年時間打造的全球匿名區塊鏈系統,為什麼要在自己的ETH地址上綁定Web2資訊乃至真實世界的姓名/家庭住址?項目方的解釋是為了適應Web2的需要,但是加密貨幣從來都不應該去適應法律法規,而是各國政策應當順應加密貨幣的發展而對法律法規做出相應調整。除交易所外,所有主動去適應合規的Crypto項目最終都會被大眾拋棄。因為Crypto產業本來就是一群反抗傳統金融和高壓政策的人們建立起的烏托邦。Bitcoin不需要迎合法律,Ethereum同樣也不需要。因此,對於WEB3身份綁定類項目持觀望態度。

簡而言之,從ETHDenver的活動上,可以看出華人在逐漸擺脫陰影並在業內重建影響力。希望華人可以繼續在Crypto和Web3領域發光發熱,引領產業更大的發展。要知道Crypto產業從來都不是比誰更能賺錢,而是比誰能活得更久。Crypto產業現在的市值還太小,需要持續地Build才能茁壯發展。作者堅信下一個Crypto產業革命有且僅會發生在美國,但一定是由生命力更頑強的華語社群引領。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從ETHDenver窺見產業發展